数顷湖田一半荒,野人门巷日苍凉。
鸠啼远树云初合,龙卧深潭雨自藏。
几处犁锄当暮急,谁家粳稻及秋尝。
蒲团竹几随缘坐,独爱山僧午梦长。
数顷湖田一半荒,野人门巷日苍凉。
鸠啼远树云初合,龙卧深潭雨自藏。
几处犁锄当暮急,谁家粳稻及秋尝。
蒲团竹几随缘坐,独爱山僧午梦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乡村景象。首联“数顷湖田一半荒,野人门巷日苍凉”开篇即点出主题,寥寥数语勾勒出一片荒凉之景,湖田的一半已经荒废,野人的门户小巷在日光下显得格外苍凉,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着,“鸠啼远树云初合,龙卧深潭雨自藏”两句,通过声音和景象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孤寂。远处的树上传来乌鸦的啼叫声,云层开始聚集,似乎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雨,而深潭中的龙则静静地隐藏在水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睡之中。
“几处犁锄当暮急,谁家粳稻及秋尝”这两句转而描述了农事活动,傍晚时分,农民们急急忙忙地耕作,准备收割秋季的稻谷,与前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对丰收的期待。
最后,“蒲团竹几随缘坐,独爱山僧午梦长”以禅意收尾,诗人选择与山僧一同度过悠闲的午后时光,坐在蒲团上,倚靠着竹几,享受着宁静与平和,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独特风貌,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