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住久,有栗留枝上,时时来伴。
洁日疏风天气好,坐向绿阴娇唤。
午后微凉,一帘幽梦,清迥无拘管。
起来闲步,泉花恰注茶碗。
雨花台上看云,丹黄青碧,万里奇光满。
非色非空无定相,未可作云霞观。
我把虚空,摄归丸墨,贮向山公腕。
冥然静坐,长天明月如盥。
山中住久,有栗留枝上,时时来伴。
洁日疏风天气好,坐向绿阴娇唤。
午后微凉,一帘幽梦,清迥无拘管。
起来闲步,泉花恰注茶碗。
雨花台上看云,丹黄青碧,万里奇光满。
非色非空无定相,未可作云霞观。
我把虚空,摄归丸墨,贮向山公腕。
冥然静坐,长天明月如盥。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词人陈世祥通过“山中住久”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接着,“有栗留枝上,时时来伴”,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鸟儿的陪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洁日疏风天气好,坐向绿阴娇唤”,展现了晴朗日子里,微风轻拂,绿树荫下,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午后微凉,一帘幽梦,清静无扰,词人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在。
“泉花恰注茶碗”,将自然界的美好融入日常生活,一杯茶水,泉水与花朵的结合,既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生活的品味与追求。
“雨花台上看云,丹黄青碧,万里奇光满”,描绘了雨后云彩的壮丽景象,色彩斑斓,充满奇幻之美,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神奇。
“非色非空无定相,未可作云霞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认为自然之美超越了颜色与空无,难以用言语或形象完全表达,强调了其内在的深邃与不可言喻。
“我把虚空,摄归丸墨,贮向山公腕”,词人将对自然的感悟与体验,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如同将虚空收纳于笔墨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
“冥然静坐,长天明月如盥”,结尾处,词人静坐冥想,仰望长空明月,仿佛在洗涤心灵,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升华。
整首词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品味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