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似天作,半倚增城隅。
何处通泉脉,潺湲竟朝晡。
挂石悬一带,洒荷散千珠。
固宜赏高人,何为对武夫?
鼓鼙时铿鍧,吏卒亦喧呼。
愧尔来我所,顾我非尔徒。
乃是风流相,昔尝居此都。
能移造化力,雅与山水俱。
多惭受成者,得此聊自娱。
奇峰似天作,半倚增城隅。
何处通泉脉,潺湲竟朝晡。
挂石悬一带,洒荷散千珠。
固宜赏高人,何为对武夫?
鼓鼙时铿鍧,吏卒亦喧呼。
愧尔来我所,顾我非尔徒。
乃是风流相,昔尝居此都。
能移造化力,雅与山水俱。
多惭受成者,得此聊自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自然景观与官府建筑融合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裴度在繁忙政务之余,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
首句“奇峰似天作,半倚增城隅”描绘了山峰如同天工之作,半倚于城墙的一角,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着,“何处通泉脉,潺湲竟朝晡”描述了山中泉水的流淌,从清晨到傍晚,潺潺不绝,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挂石悬一带,洒荷散千珠”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瀑布与荷塘的景象,石头悬挂着一条瀑布,水珠洒落在荷叶上,犹如千颗珍珠散落,美不胜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固宜赏高人,何为对武夫?鼓鼙时铿鍧,吏卒亦喧呼”则转而抒发了对当前环境的不满,将山中的宁静与官场的喧嚣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愧尔来我所,顾我非尔徒”表明诗人对能够在此欣赏美景感到庆幸,同时也对自己身处官场感到些许愧疚。最后,“乃是风流相,昔尝居此都。能移造化力,雅与山水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能够与山水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官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