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戎岂别无经纶,娄敬作俑言和亲。
或结或绝患不已,至呼韩邪朝竟宁。
稽首愿得婿汉氏,秭归有女王昭君。
临时失捐画工赂,蛾眉远嫁单于庭。
玉容惨淡落紫塞,粉泪阑干挥黄云。
下马穹庐移步涩,弹丝谁要胡儿听。
年年两军苦争战,杀人如麻盈边城。
若藉此行赎万骨,甘忍吾耻縻一身。
闻笳常使梦魂惊,倚楼惟恐烽火明。
狼子野心何可凭,呜呼狼子野心何可凭。
禦戎岂别无经纶,娄敬作俑言和亲。
或结或绝患不已,至呼韩邪朝竟宁。
稽首愿得婿汉氏,秭归有女王昭君。
临时失捐画工赂,蛾眉远嫁单于庭。
玉容惨淡落紫塞,粉泪阑干挥黄云。
下马穹庐移步涩,弹丝谁要胡儿听。
年年两军苦争战,杀人如麻盈边城。
若藉此行赎万骨,甘忍吾耻縻一身。
闻笳常使梦魂惊,倚楼惟恐烽火明。
狼子野心何可凭,呜呼狼子野心何可凭。
这首宋代赵汝燧的《昭君曲》以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和平与牺牲的深刻反思。诗人首先指出,抵御外敌并非只有武力一途,娄敬建议和亲,昭君的出塞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然而,和亲并未彻底解决边境纷争,直到呼韩邪单于来朝,昭君才得以实现。
诗中描绘了昭君出塞时的悲凉情景,她因画工的失职而被选中,远离故土,蛾眉远嫁异域。她的玉容在紫塞上显得凄惨,泪水洒满黄沙,连步履都变得迟疑。在胡地,她的琴声无人欣赏,战争的残酷现实让人心痛。
诗人感慨,昭君的出塞虽然暂时缓解了边境冲突,但每年仍有许多人因此丧命。她愿意以个人的牺牲换取和平,宁愿忍受耻辱,也不愿看到更多生灵涂炭。听到胡笳声,她的心魂常被惊扰,担忧烽火再起。
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感叹,质疑仅凭和亲能否真正平息狼子野心,表达了对和平长久的期待和对战争无情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昔人三十九,已叹日斜时。
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
岂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
灰中炭暗尽,岂不心自知。
且饮生朝酒,更赋梅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