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僖有贤裔,家在吴江东。
宏词与奥学,浩渺江无穷。
魁然栋梁姿,久困荆棘中。
抱能未施邦,殆与张籍同。
人皆盲于心,我目昏不矇。
而君乃勇退,奉祠环堵宫。
筑圃号通隐,花竹罗青红。
郡山涌其前,湖光湛冲瀜。
日哦松菊间,志气骄王公。
客来醉需堂,饮食沾奴童。
嗟予老且倦,齿豁仍头童。
田芜未能归,惭愧通隐翁。
鲁僖有贤裔,家在吴江东。
宏词与奥学,浩渺江无穷。
魁然栋梁姿,久困荆棘中。
抱能未施邦,殆与张籍同。
人皆盲于心,我目昏不矇。
而君乃勇退,奉祠环堵宫。
筑圃号通隐,花竹罗青红。
郡山涌其前,湖光湛冲瀜。
日哦松菊间,志气骄王公。
客来醉需堂,饮食沾奴童。
嗟予老且倦,齿豁仍头童。
田芜未能归,惭愧通隐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江东吴地的贤达之士,具有宏大词藻和深邃学问,但其才华却久被束缚,未能展现。这位士人虽有抱负,却与世俗隔绝,仿佛与唐代诗人张籍的处境相似。诗中的“我”感慨于世人心盲,而自己则视力模糊,不复年轻时的锐利。
然而,有一位君子选择了勇敢的退隐生活,在环绕的宫墙中侍奉祖先,筑起园圃,自号为“通隐”。这里的景色美丽,郡山湖光交相辉映。诗人在松菊间吟哦,不禁志气高昂,如同古代的王公。
客人们来访,聚集于堂中饮酒作乐,连仆从的小童也沾染了欢愉之情。但诗中的“我”却感叹自己年迈且疲惫,虽然头发已苍白,却仍像孩童般无知。田园虽未能归去,更增添了对通隐翁的惭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与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以及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半空文殊台,夜冷如有雪。
开轩纳雾露,那得见明月。
披衣待晨曦,光彩生一瞥。
天都与莲华,挟长各傲兀。
剧嫌寺门小,未足恣排闼。
下山趋云巢,插脚更奇绝。
槎材挂岩罅,石破肝肺裂。
云峰争一洞,倒出太古穴。
懦筇有难支,岂待屐齿折。
何尝无恐怖,苦语吾不说。
越人望色走弗诊,和缓乃为竖子窘。
忠州儋耳剧无聊,襞积千金寄忧闵。
吾生受形各有制,方寸要与天地准。
六淫抵隙化者机,渐渐羊奚比不笋。
能甘瞑眩宁自讳,湩酪不应恣饮吮。
换心恐比换骨难,跳掷壶中总智尽。
怪君持囊何所适,蒿目人间意不忍。
埋名随俗古有之,神马尻轮自鞚纼。
谁能将身殉尽人,卞足刖三孙足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