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凉的夜晚场景,诗人暮投石壕村,但意外地目睹一位老翁为了躲避官吏的捉拿而翻墙逃走,而老妇则站在门前焦急地观望。这位吏员显得异常愤怒,而老妇则是满腹辛酸。通过对话,我们了解到这家境况凄凉,三个儿子都已不在身边,其中两个在邺城戍守和新近战死,只剩下一个还活着但也只是苟且偷生。
诗中透露出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孤独,老妇身上的衣物也不完整,反映出生活的贫困。即使如此艰难,她仍旧坚强地照顾着年幼的孙子。吏员虽然同意让她晚上回家,但紧迫感和悲伤却是无处不在的。
诗的最后,天亮时分,老翁与诗人道了别,这个画面更显得凄凉而动人。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石壕村中一场家庭悲剧的刻画,展现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在战乱中的无奈和苦难,同时也展示了杜甫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常嫌门外车,驱驰但扬尘。
今朝故人来,喜听声辚辚。
昔别自梁苑,分飞湘吴闽。
痛心鸣镝祸,事往勿复陈。
共载谐寥阒,分筇上嶙峋。
山川旧赏识,挟友意弥新。
徘徊小精庐,剧谈口翻津。
为言漂荡馀,投迹荒寒滨。
夕火斧僧林,朝餐籴邻囷。
官闲非所恨,有禄不济贫。
牢愁写万斛,语壮眉不颦。
定知撑肠书,为君发精神。
调钟尚变哑,画龙孰窥真。
吾闻倜傥才,韬默贵自珍。
量海浚宜广,豪山磨欲磷。
十科世所重,群公谓当仁。
向来荐牍飞,璧光动高旻。
陈编论糟粕,中有王道谆。
谋国必张国,疗民须活民。
但得君名扬,何异我志伸。
《少稷远访弊庐仍留佳句书此写怀抱不足为报也》【宋·刘子翚】常嫌门外车,驱驰但扬尘。今朝故人来,喜听声辚辚。昔别自梁苑,分飞湘吴闽。痛心鸣镝祸,事往勿复陈。共载谐寥阒,分筇上嶙峋。山川旧赏识,挟友意弥新。徘徊小精庐,剧谈口翻津。为言漂荡馀,投迹荒寒滨。夕火斧僧林,朝餐籴邻囷。官闲非所恨,有禄不济贫。牢愁写万斛,语壮眉不颦。定知撑肠书,为君发精神。调钟尚变哑,画龙孰窥真。吾闻倜傥才,韬默贵自珍。量海浚宜广,豪山磨欲磷。十科世所重,群公谓当仁。向来荐牍飞,璧光动高旻。陈编论糟粕,中有王道谆。谋国必张国,疗民须活民。但得君名扬,何异我志伸。
https://shici.929r.com/shici/b1XjsKUn.html
昔年栖险人何在,彷佛楼台杳霭间。
事去长空飞鸟没,时清宴坐一僧閒。
霜秋石壁黄金树,月夜云涛碧玉湾。
杖策时来访奇绝,渔樵幽兴自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