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屈子离骚赋,斫地王郎托醉歌。
东国圣师西国佛,南山鸟避北山罗。
云深易觅还魂草,风劲难兴止水波!
受辱不须逃胯下,无双品自引萧何。
问天屈子离骚赋,斫地王郎托醉歌。
东国圣师西国佛,南山鸟避北山罗。
云深易觅还魂草,风劲难兴止水波!
受辱不须逃胯下,无双品自引萧何。
这首清代王松的《放言五首(其四)》以屈原和司马相如的典故开篇,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问天屈子离骚赋,斫地王郎托醉歌",诗人借用屈原的《离骚》和司马相如的醉酒作歌,表达了对才情与无奈的感慨,暗示了自身的困境。
接下来的"东国圣师西国佛,南山鸟避北山罗",通过对比东方圣贤与西方佛教,以及南山鸟与北山罗网,寓言性地揭示出世间的纷扰与束缚,暗示自己身处困境之中,如同鸟儿避开罗网。
"云深易觅还魂草,风劲难兴止水波",运用自然景象,比喻寻找解脱之道的艰难,即使在困境中也渴望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但现实如同狂风中的止水,难以掀起波澜。
最后两句"受辱不须逃胯下,无双品自引萧何",诗人表明即使遭受侮辱,也不屑于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而是坚守自己的品格,坚信会有如萧何这样的贤者识才并予以援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自信,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坚守。
昔在成化朝,群小为蛊惑。
贡橐杂苞苴,中使日络绎。
三原抚炎徼,抗章夺坚魄。
及乎钥留畿,十疏表忠直。
天听时一回,国论若有植。
白简入都门,倾朝为动色。
拂衣南山陲,过者必垂式。
孝皇嗣龙飞,元纁慰耆德。
既专铨衡寄,复参坐论席。
罄欬若一身,谗来微捍格。
高空揭太华,狂澜回碣石。
何以昭令终,上公特殊锡。
东邻西舍丽难俦,新屋栖花迎莫愁。
蝴蝶固应憎粉伴,牡丹亦自起红楼。
牡丹管领春秾发,一株百蒂无休歇。
管中选取八双人,纸上娇开十二月。
谁向关西不道妍,谁数关头见小怜。
侬为顷刻殷七七,我亦逡巡酒里天。
昭阳燕子年年度,谁能镜里无相妒。
镜中颜色不长新,画底胭脂翻能故。
花姨舞歇石家香,依旧还归纸砑光。
莫为弓腰歌一曲,双双来近昼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