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明月照匡床,一点孤灯泪万行。
夜半顿忘人已别,诗成犹自问王郎。
疏林明月照匡床,一点孤灯泪万行。
夜半顿忘人已别,诗成犹自问王郎。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中诗人独自坐于明月照耀下的疏林旁,孤灯相伴,思绪万千的情景。首句“疏林明月照匡床”以清冷的月光和稀疏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次句“一点孤灯泪万行”则通过孤灯映照下诗人的眼泪,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悲凉与思念之情,泪如雨下,却只能在孤灯下默默流淌。
接下来,“夜半顿忘人已别”一句,转折巧妙,似乎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暂时忘记了离别的痛苦,沉浸于某种情感或思绪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最后,“诗成犹自问王郎”则透露出诗人创作的灵感与对友人的怀念,即使是在诗作完成之后,仍然不自觉地回想起与友人王郎的交往,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夜怀人、思友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内心世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是明代文人情感表达的佳作。
露下菱歌远,萤傍藕花流。
临溪堂上,望中依旧柳边洲。
晚暑冰肌沾汗,新浴香绵扑粉,湘簟月华浮。
长记开朱户,不寐待归舟。恍重来,思往事,搅离愁。
天涯何处,未应容易此身休。
莫问吴霜点鬓,细与蛮笺封恨,相见转绸缪。
云雨阳台梦,河汉鹊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