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误,才藻损年华。
剩有新编工柳絮,堪嗟薄命比桃花。鸾驭返烟霞。
聪明误,才藻损年华。
剩有新编工柳絮,堪嗟薄命比桃花。鸾驭返烟霞。
这首《忆江南》由清代诗人韩瑛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丰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才华与命运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聪明误,才藻损年华。”开篇即揭示了主人公因聪明才智而遭受的困扰与损失,暗示了其在追求知识与智慧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与代价。聪明反被聪明误,才华反而成了岁月流逝的负担,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
“剩有新编工柳絮,堪嗟薄命比桃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柳絮轻盈飘逸,桃花娇艳多姿,都是自然界中美丽而短暂的存在。诗人将才华比喻为“新编工柳絮”,既赞美其精巧与独特,又暗含其易逝与脆弱;将命运比作“薄命比桃花”,形象地描绘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不匹配,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力,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才华的复杂态度——既欣赏其美丽,又担忧其脆弱。
“鸾驭返烟霞。”结尾以“鸾驭”(传说中的神鸟)返回“烟霞”(仙境),象征着主人公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挣扎后,或许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或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境界。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忆江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探讨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命运不公时的内心挣扎与寻求解脱的过程。
落叶秋风两岸声,泊舟城缺月三更。
共怜万里分南越,豫拟千官拜北平。
幕府初筵看舞剑,空林终日似班荆。
早寒道上看新雪,尚忆钟离有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