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有田夫,野耕得宝玉。
怖其光照夜,弃之不敢畜。
燕石梧台下,偏投宋人欲。
时俗多谬误,不辨珉与琭。
徒取周客笑,为知卞和哭。
魏国有田夫,野耕得宝玉。
怖其光照夜,弃之不敢畜。
燕石梧台下,偏投宋人欲。
时俗多谬误,不辨珉与琭。
徒取周客笑,为知卞和哭。
这首诗以魏国田夫发现宝玉却因惧光而弃之的故事开篇,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比魏国田夫与燕石梧台下的宋人对待宝玉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时俗的谬误与人们的认知局限。宋人虽对宝玉有所欲求,但未能辨别真伪,这与魏国田夫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徒取周客笑,为知卞和哭。”这两句诗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周客嘲笑的是宋人的无知,而卞和因识宝玉而痛哭,则表达了对真正识货者的敬仰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宝玉故事的演绎,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知灼见的珍视与赞美。
祗林辉胜域,古郡辟莲台。
初地恒沙静,诸天梵月开。
鹫峰依崒嵂,鸡岭拥崔嵬。
香盖云常绕,珠毫夜自回。
函经龙藏启,闻法雁王来。
花鬘空中雨,钟声下界雷。
承明题墓去,衣裓礼真回。
风外时飞锡,河流可渡杯。
现身分色相,凡眼尚尘埃。
便欲超神谛,无因辨劫灰。
幻观穷一切,證圣本秭垓。
悟后俱无着,何当置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