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脂画面娇千样,龙麝薰衣峭百般。
今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
燕脂画面娇千样,龙麝薰衣峭百般。
今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
这首诗以“枯髅酒色财气颂(其二)”为题,由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燕脂”与“龙麝”、“画面娇千样”与“风流不见”、“绿杨芳草”与“髑髅寒”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
首句“燕脂画面娇千样”,以“燕脂”比喻女子的妆容,形象地描绘出女子妆扮之美的多样性和精致程度,如同画面上千种娇艳之色,令人赏心悦目。接着,“龙麝薰衣峭百般”一句,通过“龙麝”这一香料,进一步强调了服饰的香气与华贵,暗示着奢华的生活方式和高雅的品味。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今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则形成了强烈的转折。诗人通过“风流不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批判。绿杨芳草本是春日美景,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髑髅寒”的背景,寓意着繁华背后的空虚与冷酷,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与衰败、繁华与荒凉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隐喻,使得作品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富含深层的意蕴,引人深思。
杨柳楼深,推梦乍起,前山一片愁雨。
嫩绿成云,飞红欲雪,天亦留春不住。
借问东风,甚飘泊、天涯何许。
可惜风流,三生杜牧,少年张绪。陌上差差携手去。
怕行到、歌台旧处。
落日啼鹃,断烟荒草,吟不成谁语。
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
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
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
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
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
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因凝想,从别后,蹙双蛾。
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
速整雕鞍归去,著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
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
结庐胜境,似旧日曾游,玉莲佳处。万花织组。
爱回廊宛转,楚腰束素。度密穿青,上有燕支万树。
探梅去。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许。奇绝盘谷序。
更碧皱沿堤,绮霏承宇。柳桥花坞。
问何人解有,玉兰能赋。老子婆娑,长与春风作主。
彩衣舞。看人间、落花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