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开元全盛时,海陵官漕米流脂。
丁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宫中君明臣告老,天下夫和妇循道。
蛮夷玉帛涉海来,海平远接三山岛。
仁人为邦未百年,民间斗米七千钱。
海陵官漕忽中阻,大舶灭没鱼龙渊。
潢池弄兵本赤子,渤海老臣能料理。
如何嫉作豺虎丛,岛国称孤奸万死。
花卿猛将乱国章,太阿倒持不可当。
君不见木兰杀贼谢天子,赏功岂愿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时,海陵官漕米流脂。
丁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宫中君明臣告老,天下夫和妇循道。
蛮夷玉帛涉海来,海平远接三山岛。
仁人为邦未百年,民间斗米七千钱。
海陵官漕忽中阻,大舶灭没鱼龙渊。
潢池弄兵本赤子,渤海老臣能料理。
如何嫉作豺虎丛,岛国称孤奸万死。
花卿猛将乱国章,太阿倒持不可当。
君不见木兰杀贼谢天子,赏功岂愿尚书郎。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忆昔》,通过对开元盛世的回忆,展现了那个时期国家富强、社会安宁的景象。诗中描绘了皇帝圣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如“丁男老不识兵器”、“天下夫和妇循道”,以及海外蛮夷前来朝贡的繁荣景象。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描述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官运不济导致海运中断,暗示了国家的危机。“潢池弄兵”暗指地方势力崛起,“岛国称孤奸万死”则揭示了内部的叛乱与背叛。诗人以花卿猛将为例,批评了权臣篡权的行为,指出他们手中的权力如果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诗人以木兰替父从军的典故,表达了对忠勇之士的赞扬,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只想升官发财、不顾国家安危的权臣。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盛世的怀念和对乱世的忧虑,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