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馆寒芳抱自知,好吟公子发秋悲。
春风世路元桃李,霜露乡关有鬓丝。
三嗅草莱行复立,数株车马载还随。
东篱可谓君家物,竹帛勋名晚节垂。
野馆寒芳抱自知,好吟公子发秋悲。
春风世路元桃李,霜露乡关有鬓丝。
三嗅草莱行复立,数株车马载还随。
东篱可谓君家物,竹帛勋名晚节垂。
这首明代李梦阳的诗描绘了一幅野馆秋日景象,野菊在寒风中独自绽放,诗人以"抱自知"形容其孤芳自赏的品格。"好吟公子发秋悲"一句,借用了"秋悲"的传统意象,暗示了诗人对陶公(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世路艰辛与岁月沧桑的感慨。
"春风世路元桃李,霜露乡关有鬓丝",通过对比春风中的繁华与世路的艰难,以及故乡的霜露与自身的鬓发斑白,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怀念。"三嗅草莱行复立,数株车马载还随",写诗人观察菊花从田野到车马间的移动,流露出对菊花命运的关注和对陶公生活态度的认同。
最后两句"东篱可谓君家物,竹帛勋名晚节垂",直接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赞美菊花如同陶公的象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高洁品格,晚年仍有清誉流传。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是对陶公精神的深情赞颂和自我勉励。
玉台金盏,争似他、俨若莲花千叶。
真个蓬莱弱水客,道骨仙风相接。
翠带春烟,丰容秋月,欲语分明歇。
撩人冷艳,小窗苦雨时节。
谩说淡扫娥眉,清风姑射,透体肤如雪。
照水盈盈韵静悄,时喷暗香不绝。
一片寒沙,几拳怪石,独立休悽切。
梅花常伴,李桃莫与交涉。
京国名园,独无金碧,倍觉高超。
峰回蟠曲涧,岭断接飞桥。
亭台随意点空翠,借黛色、图画山腰。
绣藓苍苔满地,红树飘飖。霞光掩映如潮。
酣饮处、纱窗月挂松梢。
好景欲移情,又况是、玉人何处吹箫。
诗魔发,随笔写、占断风骚。
从今后、梨花飞雪,频来不用相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