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行未尽,林外一钟闻。
小雨不伤月,西风忽破云。
棹归秋水远,邻语夜灯分。
稚子能无寐,空斋读古文。
青松行未尽,林外一钟闻。
小雨不伤月,西风忽破云。
棹归秋水远,邻语夜灯分。
稚子能无寐,空斋读古文。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归家的情景。诗人行走在青松之下,还未走完路途,便听到远处山林中传来的一声钟鸣,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接着,细雨轻飘,月光并未因此而暗淡,反而在小雨中显得更加明亮。西风吹过,忽然吹散了乌云,露出明亮的天空。
诗人划船归来,秋水悠悠,远方景色渐行渐远,邻家的谈话声透过夜色和灯光清晰可辨。此时,家中稚子似乎也被这静谧的夜晚所吸引,难以入眠,选择在空荡的书斋里阅读古文,沉浸于知识的世界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与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
勿誇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
蠢蠢不识知,居居自醇厚。
今来丰屋士,文法困绳纽。
力竞蝜蝂虫,计生养狙叟。
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
岂知鬼瞰因高明,安得春阳到穷蔀。
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
忆我柴桑翁,荒宅十馀亩。
草屋八九间,柴门五株柳。野水滋粳?,春畦足葱韭。
永日为琴书,停云念亲友。
仪秦枉饶舌,施龙漫多口。
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夷不惠自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