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破白云山几重,僧床投宿幸相容。
泉声到枕夜无寐,时听隔林方广钟。
行破白云山几重,僧床投宿幸相容。
泉声到枕夜无寐,时听隔林方广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于深山的生活情景,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行破白云山几重"表达了诗人对高远之处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僧床投宿幸相容"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寺庙生活的一种接受和适应,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态。
泉水在夜晚轻柔地流过,声音清晰可闻,却也让人难以入睡。"泉声到枕夜无寐"不仅描绘了自然之声,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警醒与不安分。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感受,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最后一句"时听隔林方广钟"则更深入地刻画出寺庙生活的宁静与神圣。钟声穿越林间,传递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庄重气氛。这不仅是对声音的一种描绘,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对信仰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寺庙生活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远。
五花素色逼窗檐,纸帐重将布被添。
天为韶阳太妖治,故令剪水作清严。
鲛人织绡已奇诡,轻梭引丝不濡水。
何为玉人雕琢玉,亦在冷冷水泉底。
截肪磨玷既成花,盖以青铜耸而起。
体色当从太虚来,五采世间俱一洗。
似云嫦娥醉步跌,误堕污渠出清泚。
又疑骊山妃子泉,老藕拔根浮到此。
斯言谩诞何足稽,况乃穷乡宁有是。
我闻贤者在泥涂,其涅不缁岂无以。
外观不逐纷华迁,虚室常随吉祥止。
心斋自厌劳酒肥,坐忘尽黜青黄美。
薰然蓄积为德馨,表晨绝尘无与比。
黄昏陋巷风雨寒,细看岂非颜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