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从阆苑到人间,梦里依稀自往还。
弱水他年如有力,愿浮花片返蓬山。
悔从阆苑到人间,梦里依稀自往还。
弱水他年如有力,愿浮花片返蓬山。
这首诗《自遣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陈家庆所作,通过“悔从阆苑到人间,梦里依稀自往还。弱水他年如有力,愿浮花片返蓬山。”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与现实之间情感纠葛的深刻思考。
首句“悔从阆苑到人间”,透露出诗人对于离开仙境(阆苑)来到凡间(人间)的后悔之情。阆苑常被比喻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这一句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或失望,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次句“梦里依稀自往还”,描绘了诗人虽然身处人间,但内心仍时常在梦境中回到阆苑,暗示了他对仙境的眷恋和对自由、美好的追求。这里使用“依稀”二字,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同时也体现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第三句“弱水他年如有力”,这里的“弱水”出自《山海经》,传说中的河流,难以渡过。诗人在这里借用“弱水”来表达对实现某种愿望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暗示了未来可能存在的希望和可能性。“如有力”则表明诗人对未来抱有期待,相信自己或他人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最后一句“愿浮花片返蓬山”,表达了诗人深藏于心的愿望——希望像花瓣一样轻盈地飘回蓬莱仙山,即返回理想的仙境。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心灵归宿的追求。同时,“浮花片”形象地描绘了花瓣随风飘散的景象,既美丽又脆弱,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仙境与人间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萧条金阙远,怅望羁心愁。
旧邸成三径,故园馀一丘。
庭引田家客,池泛野人舟。
日斜山气冷,风近树声秋。
弱年陪宴喜,方兹更献酬。
修竹惭词赋,丛桂且淹留。
自忝无员职,空贻不调羞。
武骑非吾好,还思江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