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稻余香,春花复梦,小帘依旧深贮。
垂柳楼台,半护碧云归路。
怎隔年重认轻盈,浑未改檀唇绣羽。无语。
见画阑干外,东风吹絮。此例相沿应许。
那离恨天边,多少幽女。话到三生,命比雪娘都苦。
偏记得庭院依稀,算不枉玉箫分付同住。
垫一层黄月,一层红雨。
秋稻余香,春花复梦,小帘依旧深贮。
垂柳楼台,半护碧云归路。
怎隔年重认轻盈,浑未改檀唇绣羽。无语。
见画阑干外,东风吹絮。此例相沿应许。
那离恨天边,多少幽女。话到三生,命比雪娘都苦。
偏记得庭院依稀,算不枉玉箫分付同住。
垫一层黄月,一层红雨。
这首《月华清·春街买鹦》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期的易顺鼎所作,以春日街头重逢旧鹦鹉为引,抒发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鹦鹉的相似,暗示了对旧爱的思念,以及对命运轮回的想象。"秋稻余香,春花复梦"与"怎隔年重认轻盈",表达了跨越时空的重逢,如春风中的柳絮般飘忽不定。"无语。见画阑干外,东风吹絮",以无声的对视和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静默而深情的氛围。
"此例相沿应许"暗示着命运的巧合与宿命感,"那离恨天边,多少幽女"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之痛和对远方女子的怀念。"话到三生,命比雪娘都苦"借用雪娘的典故,表达人生的沧桑与苦涩。"偏记得庭院依稀,算不枉玉箫分付同住"回忆起过去的共同生活,虽已物是人非,但那段记忆犹在,足以为曾经的承诺和陪伴辩护。
最后两句"垫一层黄月,一层红雨",以月色和落花的意象,象征着时光流转,岁月沉淀,增添了诗篇的凄美与哀婉。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岁穷寒气骄,况复风雨作。
底事须游观,而乃得萧索。
此意殊泬漻,余子故须噱。
聊同弋者慕,肯效屠门嚼。
人生本坦荡,谁使攘六凿。
蹇予本畸人,所愿每落落。
平生踣百忧,于此惕一诺。
乃者实惭子,今悔已难昨。
幸子妙点染,使我富磅礴。
我有一樽酒,与子共斟酌。
子歌我起舞,相对差不恶。
仰俯一室间,但见天宇廊。
旁观或嗤之,此言得无谑。
予亦笑夫夫,生命如陨箨。
何为苦营营,不见舟藏壑。
且子固非鱼,亦安知鱼乐。
寄言沓拖者,意趣由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