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送吴大司马还京·其三》
《奉送吴大司马还京·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南塞公来重,长城一臂支。

马留铜柱少,人入玉关迟。

鼓角难忘战,竿旄易感知。

鲛人恩莫报,慷慨泣珠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领归京的情景,充满了壮志豪情与深沉感慨。首联“南塞公来重,长城一臂支”以“南塞”、“长城”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将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犹如支撑长城的一臂,既显出边防的坚固,也暗示了将领的英勇与担当。

颔联“马留铜柱少,人入玉关迟”则通过“马留铜柱”和“人入玉关”的对比,表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国的忠诚。铜柱象征着边界的标志,而玉关则是通往内地的要道,两者的距离意味着将士们离家之远,归期之遥,表达了对将士们牺牲与奉献的深切同情。

颈联“鼓角难忘战,竿旄易感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鼓角声声,不仅是战争的号角,也是将士们英勇战斗的记忆;竿旄(古代军队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将士们精神风貌的体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战场的激烈与残酷,也体现了将士们的坚韧不拔和对胜利的渴望。

尾联“鲛人恩莫报,慷慨泣珠时”以神话中的鲛人(传说中能流泪化为珍珠的生物)为喻,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法完全回报国家的恩惠。这句诗充满了悲壮与深情,展现了将士们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慷慨激昂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将领归京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对战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是明末清初时期边疆文学的佳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颂古一百则·其九十二

收尽馀怀厌事华,归来何所是生涯。

烂柯樵子疑无路,挂树壶公妙有家。

夜水金波浮桂影,秋风雪阵拥芦花。

寒鱼著底不吞饵,兴尽清歌却转槎。

(0)

月禅人出丐求颂

踏雪到人家,投机的不差。

月魂通水脉,春信入梅华。

去觅炊香许,来宽束篾些。

上方分佛事,先我过毗耶。

(0)

与充维那

机梭未动若为颜,一点虚灵入道环。

明月光中窥自己,白云影外到家山。

金鳌转侧夜潮落,玉马嘶鸣春信还。

得手应心无不可,脱然时事岂相关。

(0)

偈颂七十八首·其二十四

寒灰发焰旧家风,恰恰当人受用中。

片雪飞来炉上尽,通身无像不同功。

(0)

拾得赞·其二

磨墨趱人下笔,肚里难禁技痒。

频频转脑回头,不知失了白象。

(0)

偈颂一百零九首·其六十二

大化枢机,中流砥柱。归吾掌握,当见设施。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