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栏小苑薰风至。苔痕净、雨色朝来初霁。
远树织重,阴满莎阶生翠。
莫道佳辰时暗逼,又早说、江潭旧事。须记。
把昌歜浮杯,彩丝缠臂。消受。午簟清凉。
爱湘帘、深隔竹床髹几。银叶贮秦篝,且分香微醉。
不羡歌纨垂舞袖,羡采艾、烹葵情味。独自。
忆往日牵衣,今同流水。
曲栏小苑薰风至。苔痕净、雨色朝来初霁。
远树织重,阴满莎阶生翠。
莫道佳辰时暗逼,又早说、江潭旧事。须记。
把昌歜浮杯,彩丝缠臂。消受。午簟清凉。
爱湘帘、深隔竹床髹几。银叶贮秦篝,且分香微醉。
不羡歌纨垂舞袖,羡采艾、烹葵情味。独自。
忆往日牵衣,今同流水。
这首《真珠帘》由清代诗人高士奇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庭院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
首先,“曲栏小苑薰风至”,开篇即以“曲栏”、“小苑”点明了环境的幽雅与私密,而“薰风至”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春风已逝,夏风轻拂,为全诗定下了清新舒缓的基调。
接着,“苔痕净、雨色朝来初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后初晴的景象,苔藓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鲜绿,空气也因雨水的净化而格外清新。这种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远树织重,阴满莎阶生翠”,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远处的树木郁郁葱葱,树荫覆盖着石阶,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这里运用了“织重”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密集与茂盛,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莫道佳辰时暗逼,又早说、江潭旧事”,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让美好的时光悄悄溜走。同时,通过提及“江潭旧事”,引出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须记。把昌歜浮杯,彩丝缠臂”,这两句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通过“昌歜”(一种古代的酒)和“彩丝缠臂”(端午节佩戴五彩丝线的习俗),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
“消受。午簟清凉。爱湘帘、深隔竹床髹几”,诗人在这里描述了午后的惬意时光,躺在凉爽的竹席上,享受着清风徐来,帘幕轻掩,竹床与髹几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舒适自在的生活情境。
“银叶贮秦篝,且分香微醉”,通过“银叶”和“秦篝”(一种香炉)的描写,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香烟袅袅,香气四溢,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烦恼,沉浸在一种超脱的境界中。
最后,“不羡歌纨垂舞袖,羡采艾、烹葵情味”,诗人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欣赏,不羡慕歌舞升平的繁华,而是更喜爱端午节特有的艾草与葵菜,这些朴素的食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生活智慧。
“独自。忆往日牵衣,今同流水。”结尾处,诗人以“独自”二字强调了个人的感受,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在的不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个诗句简洁而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真珠帘》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夏日午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感悟。
吴城东头八十里,玉山青插娄江水。
何人秀发山水间,沈生文章妙无比。
清如玉树含秋霜,丽如五色云锦张。
琅然天外度灵响,一曲一奏春风香。
春风吹入长安陌,紫陌烟花烂晴色。
隋珠赵璧常自珍,乐府词林尽相惜。
生今年才二十余,声名欲与前辈俱。
方今四海被皇化,好协雅颂歌唐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