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卢山下义门中,弘开讲席招蜀翁。
主人择客又择主,童蒙求我我求童。
俊杰识时审出处,道义结交全始终。
惟应上墓似庞老,便合移家随葛公。
东卢山下义门中,弘开讲席招蜀翁。
主人择客又择主,童蒙求我我求童。
俊杰识时审出处,道义结交全始终。
惟应上墓似庞老,便合移家随葛公。
诗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构建了一幅高洁交友、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首句“东卢山下义门中”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这个环境是充满道德意义的,可能指的是某种讲学或修身养性的场所。而“弘开讲席招蜀翁”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远方贤达的礼遇。
接着,“主人择客又择主,童蒙求我我求童”表达了一种相互选择、平等交流的精神,这里“童蒙”可能指的是年幼或初学之人,而“我求童”则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谦逊的态度。
“俊杰识时审出处,道义结交全始终”则是对朋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化描绘。“俊杰”指的是有才华有见识的人,“识时”指的是洞察时机,“审出处”则意味着在选择交友和行动上要谨慎考虑。"道义结交"强调了交友应基于共同的道德信念,而“全始终”表达了一种坚贞不渝、持久不变的情谊。
最后两句“惟应上墓似庞老,便合移家随葛公”,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之举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庞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长寿高僧,“便合移家随葛公”则是说如果找到这样的人或环境,就应该像古人那样,全心全意地追随和学习。这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寻求心灵皈依之所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