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发驾辩,清声间陵阿。
郑客一在坐,自以延露和。
至音久寥寂,窊靡世共歌。
俚耳不可尚,竽瑟将奈何。
中空发驾辩,清声间陵阿。
郑客一在坐,自以延露和。
至音久寥寂,窊靡世共歌。
俚耳不可尚,竽瑟将奈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雅的音乐情境。"中空发驾辩"可能指的是琴瑟等乐器发出深沉而富有说服力的声音,"清声间陵阿"则形容这声音在山陵之间回荡,显得空灵而悠远。诗人提到"郑客一在坐",暗示有一位来自郑地的知音在场,他能欣赏并融入这清音之中,仿佛与露水共饮,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
然而,"至音久寥寂"表达了对这种高雅音乐在世间被忽视的感慨,它长久以来被冷落,不为世人所共赏。"窊靡世共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音乐的孤独,与世俗的流行歌曲形成对比。诗人认为,即使是通俗的音乐,如"俚耳不可尚",也比不上这种纯粹的艺术,"竽瑟将奈何"则流露出对当下音乐风尚的无奈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音乐的意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高尚艺术被忽视以及社会审美取向的反思。
见说身轻鹤不如,石房无侣共云居。
清晨自削灵香柹,独夜空吟碧落书。
十洞飞精应遍吸,一簪秋发未曾梳。
知君便入悬珠会,早晚东骑白鲤鱼。
何事神超入杳冥,不骑孤鹤上三清。
多应白简迎将去,即是朱陵鍊更生。
药奠肯同椒醑味,云谣空替薤歌声。
武皇徒有飘飘思,谁问山中宰相名。
柳疏桐下晚窗明,秖有微风为析酲。
唯欠白绡笼解散,洛生闲咏两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