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攲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自我来济南,经年未尝出。
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
初行涧谷浅,渐远峰峦积。
翠屏互舒卷,耕耨随攲侧。
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
兹人谓川路,此意属行客。
久游自多念,忽误向所历。
嘉陵万壑底,栈道百回屈。
崖巘递峥嵘,征夫时出没。
行李虽云艰,幽邃亦已剧。
坐缘斗升米,被此尘土厄。
何年道褒斜,长啸理轻策。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游太山四首(其一)初入南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次进入南山(可能指泰山)的旅程。他表达了自己长期居住济南,鲜少外出,这次偶然发现通往石壁之路的惊喜。随着行程深入,山谷逐渐开阔,峰峦重叠,如翠屏般时开时合,展现了山间的田园风光。沿途山势险峻,云木丛生,旅舍众多,行人穿梭于蜿蜒的栈道之中。
诗人感叹此地的壮丽景色和艰难的旅途,原本是为了寻求川路的便捷,却意外地体验了深山幽邃的艰辛。他因生活所需而被迫跋涉,尘土满身,不禁怀念起何时能如古人般轻松地走过褒斜之道,长啸而行。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感慨。
潮来没古岸,雨过涨新泉。
移席花为幄,侵鞋草似绵。
壶觞馀种秫,风月不论钱。
更有沧浪曲,渔歌起夕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