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胜元从少小闻,始来庭下叩英芬。
寒岩怪石漱流水,翠柏苍松栖乱云。
我马谅非求捷径,山灵休更事移文。
怀贤吊古诗嫌坉,欲藉名家一运斤。
佳胜元从少小闻,始来庭下叩英芬。
寒岩怪石漱流水,翠柏苍松栖乱云。
我马谅非求捷径,山灵休更事移文。
怀贤吊古诗嫌坉,欲藉名家一运斤。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白鹿洞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首句“佳胜元从少小闻”,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仿佛自幼便有所耳闻,却初次亲临,感受更为深切。接着,“始来庭下叩英芬”则暗示了作者在庭前的探索与发现,英芬可能指的是庭中繁花或清幽之气。
“寒岩怪石漱流水,翠柏苍松栖乱云”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白鹿洞的自然景观:岩石嶙峋,溪水潺潺,翠绿的柏树与苍老的松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种对比与融合,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我马谅非求捷径,山灵休更事移文”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与理解。他以“我马”自喻,说明自己并非急功近利之人,而是愿意慢慢欣赏、体验自然之美。同时,他希望山神不要改变自然的规律,保持其原始状态,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最后,“怀贤吊古诗嫌捃,欲藉名家一运斤”两句,表明了作者在游览中不仅欣赏眼前的景致,还怀揣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他希望借助名家的笔触,留下对这次游览的深刻记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鹿洞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追求。
八公昔事淮南王,丹成不救淮南亡。
人言淮王上天去,八公骖乘同翱翔。
不然五百馀年后,能使氐眼成苍茫。
白石依然白鼻马,绿杨俱作绿沈枪。
晋祚灵长岂在汝,呜呼女辈诚荒唐。
君不见淮南城外兵百匝,淮南令公朝玉皇。
十年但耳胡鸿胪,鸿胪之墓三草枯。
世人自失凤凰羽,此日满把骊龙珠。
虽于风雅未县合,往往时材骨格殊。
辞官著书欲何作,书成不换囊青蚨。
床头一绨酒家共,缶中半菽时有无。
齐名关西者谁子,肯放白雪骄巴歈。
中丞冠峨铁獬豸,辽阳马被貂襜褕。
胡家岂无双玉树,或摧秋霰今穷途。
呜呼胡生慎莫学汝伯,汝伯文章老成癖。
不见山鸡敢凤鸣,且向人间斗毛色。
封侯拜相在一言,枉杀书生万言策。
吴生吾为若楚歌,若为吾楚舞。
吾歌若舞不易得,窈窕青冥下雷雨。
冯夷鼓怒万灵奋,真宰仓皇向谁主。
么么碣石溟海外,黯淡齐州一抔土。
建安七子开元客,其人往往何足数。
昔贤踯躅襄陵辙,今贤龌龊邯郸武。
安得神鳌断足立四极,烛龙衔光导玄府。
羲和鞭,巨灵斧,王子借尔挥千古。
邢州太守朝天来,日日相过问吾汝。
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呜呼吴生勿轻吐。
烈士婴逆鳞,岂在明月珠。
念欲醒睡龙,润泽四海枯。
我逢石中郎,白晰好丈夫。
韶年入青琐,玉树含冰壶。
气塞指鹿臣,愿行斩马诛。
封事八九条,一一社稷谟。
雷霆横白日,人鬼在须臾。
九关虎豹号,魑魅亦揶揄。
一为蔺生叱,万发立头颅。
捶摘纷下来,血肉顿模糊。
君家铁如意,欲碎红珊瑚。
微贱何足言,毋乃圣德渝。
昨窥中兴诏,坐见海宇苏。
惜哉反掌间,迷阳罥天衢。
岂不愿良臣,良臣不易图。
搆茅漳伾傍,天锡万死躯。
朝与牧竖出,夕归樵父俱。
贫无南山田,足挂牛角书。
余本骨体人,为君重踟蹰。
男儿未盖棺,各自智其愚。
宇宙大茫茫,努力爱前驱。
《赠石给事拱辰》【明·王世贞】烈士婴逆鳞,岂在明月珠。念欲醒睡龙,润泽四海枯。我逢石中郎,白晰好丈夫。韶年入青琐,玉树含冰壶。气塞指鹿臣,愿行斩马诛。封事八九条,一一社稷谟。雷霆横白日,人鬼在须臾。九关虎豹号,魑魅亦揶揄。一为蔺生叱,万发立头颅。捶摘纷下来,血肉顿模糊。君家铁如意,欲碎红珊瑚。微贱何足言,毋乃圣德渝。昨窥中兴诏,坐见海宇苏。惜哉反掌间,迷阳罥天衢。岂不愿良臣,良臣不易图。搆茅漳伾傍,天锡万死躯。朝与牧竖出,夕归樵父俱。贫无南山田,足挂牛角书。余本骨体人,为君重踟蹰。男儿未盖棺,各自智其愚。宇宙大茫茫,努力爱前驱。
https://shici.929r.com/shici/Y7Rf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