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巳之明日登锡山顶一首》
《上巳之明日登锡山顶一首》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閒上东峰望五湖,旧时亭榭半荒芜。

山中石刻曾传汉,水上䲭夷独吊吴。

南涧袈裟僧迓客,西岩尊榼仆争途。

五年再起登高兴,问道山花识我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在明朝时期的一次登山之旅,通过对锡山顶上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閒上东峰望五湖,旧时亭榭半荒芜”,开篇即以“閒”字点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他独自登上东峰,远眺五湖之景,却发现往日的亭台楼阁已大半荒废,透露出一种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颔联“山中石刻曾传汉,水上䲭夷独吊吴”,进一步将目光转向山中与水边,山中的石刻见证了汉代的辉煌,而水面上的䲭夷(古代的一种船)则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吴国,通过这些历史遗迹,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怀念与感慨。

颈联“南涧袈裟僧迓客,西岩尊榼仆争途”,转而描写山间的情景,南涧边的僧人身着袈裟迎接客人,西岩下的仆人们忙碌于道路之上,这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现了山林之中的人情味。

尾联“五年再起登高兴,问道山花识我无”,诗人回顾过去五年,再次踏上登山之路,心中充满了喜悦,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山花是否能认出他这个常客?这一问既是对自然界的拟人化表达,也暗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自我身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叔父惠钵三首·其二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钵何曾识赵州。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0)

十八日观潮·其四

江平石出涨沙浮,船阁平洲水断流。

朝暮去来何日了,一杯谁与吊阳侯。

(0)

游凤栖寺

十里水烟迷,禅居偶杖藜。

地灵人不老,山好凤曾栖。

暑气消将尽,苔痕长欲齐。

松间何所得,泉石两三题。

(0)

牧羊图

画史含毫欲下时,笔端新意有谁知。

满山羖䍽燕然北,快取奇功慎莫迟。

(0)

徐敬甫出示所居之别墅南岩图并诸公题咏欲予同作为赋长韵

忆昔同作康山游,杖屦历遍千岩幽。

知君已具看山眼,每遇胜处尝淹留。

从兹一去间何阔,倒指殆欲忘春秋。

不知此地复何地,但见大江东去流。

相逢恍然如隔世,尽洗积年离别愁。

首为袖出南岩图,著鞭先我占一丘。

南岩之高不可攀,俗驾欲到何缘由。

君乃结屋于其巅,避世拟追园绮俦。

雪飞霜瀑自天落,戟列万竹干云修。

客来煮茗话畴昔,酒熟春禽相劝酬。

自言得此已足老,岂复更怀身世忧。

无心偶作云出岫,良念棣萼情绸缪。

对床听雨有真意,肯放拂衣归去休。

登高一日展遐眺,洗眼九华云渍收。

语我南岩卜筑地,只放五老高一头。

丹梯万丈径可蹑,独恨未遂曾往谋。

我生亦有山水癖,欲见未见心先投。

长哦南山白石烂,梦寐沧江飞白鸥。

归与亟办买山计,甘与世好相盾矛。

采蕨可以忘朝饥,种橘自当千户侯。

眷言志事在?亩,适我愿兮遑他求。

此时作书报同志,知肯远为题诗不。

(0)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家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寓意轩

山水可吾情,对酒不必醉。

及其不以酒,何由得翁意。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