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凤栖寺》
《游凤栖寺》全文
宋 / 陈尧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十里水烟迷,禅居偶杖藜。

地灵人不老,山好凤曾栖。

暑气消将尽,苔痕长欲齐。

松间何所得,泉石两三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fèng
sòng / chényáozuǒ

shíshuǐyānchánǒuzhàng

língrénlǎoshānhǎofèngcéng

shǔxiāojiānggàitáihéncháng

sōngjiānsuǒquánshíliǎngsān

注释
水烟:水汽弥漫。
禅居:佛教修行的住所。
杖藜:手杖和藜杖(古人常用来行走的辅助工具)。
地灵:地势灵秀。
人不老:形容地气使人感觉年轻。
凤曾栖:凤凰曾在此停留。
暑气消将尽:暑热快要消退。
苔痕:青苔的痕迹。
齐:同样高,几乎覆盖。
松间:松树之间。
泉石两三题:在泉水和石头上题写一两首诗。
翻译
十里水面笼罩着朦胧的水雾,我偶然拄着藜杖来到禅居之地。
这里地脉灵气,人们仿佛不会老去,山景优美,凤凰曾在此栖息。
酷暑的热气即将消散,青苔的痕迹几乎与地面齐平。
在松林之间又能收获什么呢?不过是为这山水题写一两首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尧佐游历凤栖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十里水烟迷”,以朦胧的水雾弥漫,展现出寺庙所在环境的宁静与湿润,仿佛被淡淡的诗意笼罩。接下来,“禅居偶杖藜”表达了诗人手持藜杖,漫步在禅意十足的寺庙中,流露出闲适与沉静的心境。

“地灵人不老”一句,通过赞美山水的灵秀,暗示了此处的自然环境对人心灵的滋养,使人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岁月不再催人老。而“山好凤曾栖”则借凤凰栖息的传说,增添了寺庙的神秘与神圣色彩。

“暑气消将尽”暗示季节更迭,暑热逐渐消退,气候宜人,为游览创造了舒适的条件。最后一句“松间何所得,泉石两三题”,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感叹于松林间的清幽与泉石的静美,不禁生出题诗留念的雅兴,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游历名胜古迹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尧佐

陈尧佐
朝代:宋   字:希元   号:知余子   籍贯:阆州阆中   生辰:963年—1044年10月26日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
猜你喜欢

伯惠以其先人禹勤刺史柳阴洗马图索题,为赋四绝·其一

东南立马阵云寒,杨柳春风解玉鞍。

半壁山河行奠定,不妨闲向晚凉看。

(0)

奉题仙屏中丞舟行杂咏诗卷,并以留别·其二

章江流汇贡江清,官舫银灯吊古情。

如此英雄犹讲学,本来儒者总知兵。

枢臣不掣先生肘,父老咸知新建名。

此去正衔巡抚命,匡时端合比文成。

(0)

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其三

一篇干宝托搜神,叫阖排云语最真。

鹑首剪来天已醉,书生何策抗强秦?

(0)

张琴柯以所摹其先德万里归舟图索题,为赋四绝句·其四

楼船横海苦无功,仓卒难乘破浪风。

一笑归来春梦醒,江山如画老英雄。

(0)

次夜复闻鸟鸣,感续二绝句·其一

海气濛濛生劫尘,鸟声空度春风新。

自从蕃汉断消息,无限天涯沦落人。

(0)

重九日得诗五比京使馆中秋来诗,次韵却寄·其二

开书隔海话中秋,君发书时我出游。

海外阴晴同此夕,月明四百四峰头。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