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襄先生有贤甥,卢溪先生有贤孙。
只今二十能缀文,超然下笔如有神。
忠襄大节争日月,卢溪清风敌霜雪。
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老夫卧病南溪旁,芙蓉红尽菊半黄。
子来问讯维摩诘,分似家风一瓣香。
忠襄先生有贤甥,卢溪先生有贤孙。
只今二十能缀文,超然下笔如有神。
忠襄大节争日月,卢溪清风敌霜雪。
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老夫卧病南溪旁,芙蓉红尽菊半黄。
子来问讯维摩诘,分似家风一瓣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画面,充满了对后辈文学才能的赞赏与期待。开头两句“忠襄先生有贤甥,卢溪先生有贤孙”表明两个家族都孕育了才华横溢的晚辈,"二十能缀文"指的是他们年纪轻轻就已经能够写出好文章,而"超然下笔如有神"则形容他们文笔之灵动、天赋。
紧接着,“忠襄大节争日月”与“卢溪清风敌霜雪”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这两个家族的后辈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品格和气节上也能够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相媲美。"大节争日月"形容的是他们的高尚品质仿佛能与日月争光,而"清风敌霜雪"则描绘了他们如同清新之风,能与严冬的霜雪相抗衡。
随后,“两家不是无家法”表明这两大家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方法。"何须外人问衣钵"一句,则意味着这样的家族根本不需要他人的评价或是询问,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品德已经显而易见。
诗中接着转向个人经历,“老夫卧病南溪旁”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身处偏远之地。"芙蓉红尽菊半黄"则是对周遭景色的描绘,芙蓉(荷花)已经盛开,而菊花则只开放了一半,透露出时序的流转和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
最后,“子来问讯维摩诘”表现了晚辈对长辈健康状况的关心与询问。"分似家风一瓣香"则意味着即使是在简单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家族文化的芬芳和传承,这种文化气息如同香气一般,弥漫而不失其本真。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美德、文学才能以及家族文化传承的赞颂,展现了一个温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家庭氛围。
聚散非一端,贤逸难两遂。
拥节北临边,安得久交臂。
此行讵不远,印瑞三且二。
背剑车炙輠,径秦骖舞辔。
雄州乃剧藩,喉领塞南地。
译通老上庭,道系单于使。
适馆授主粲,乘韦交客贽。
列戍俨趋风,诸将走咨事。
应变君所长,立功今可冀。
君家诚易知,世烈在青史。
齐楚异姓王,阴邓后家里。
券字金对行,戟带霞交尾。
浚源无近波,高峰本洪址。
行矣励壮猷,公侯当复始。
子云准周易,忘健意不长。
河图历九圣,万化始有纲。
尼父头雪白,秉笔叩混茫。
发掘天地奥,磨拭日月光。
成书止十篇,九擿折在旁。
玄虽巧侔写,宛如榻上床。
良史不深贬,乃譬吴楚王。
汉历久差駮,安用空言扬。
稍稍客引去,依依君见过。
胡为困重趼,正欲问无他。
甑黍惊方熟,犀谈省旧讹。
感馀祗惝恍,衰罢有蹉跎。
直取忧襟解,聊从醉弁俄。
缓行清白酒,随意短长歌。
皋壤星霜宴,缨镶尘垢多。
且应留从仆,同赏二山阿。
假节分州郡,抡才出将门。
还提射声旅,并破护羌屯。
尺诏方临遣,新书得细论。
旃酋陪猎帐,戍校接欢樽。
后伍鞬櫜密,前驱鼓吹喧。
陇笳梅落怨,边阵月残奔。
赤白犹传警,先零久负恩。
行期雪家耻,三捷奏天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