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
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品格的精神状态。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是说诗人曾经尝试去劝导那些尚未觉醒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明白真理,但很快就回到了研究《易经》的大道理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则是说即便是公孙龙、诸葛亮这样的历史人物,在诗人的心中也已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他们虽然有才华,但在诗人看来,他们的精神已经受到了伤害。这两句强调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是说诗人的名字和声望,就像覆盖天空的云雾一样高远,而文学创作则是与日月争新的过程。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声誉和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不朽的精神。诗人的英魂(高洁的灵魂)就像那坚硬无比的玉树一样,即便在春天到来时,也不会屈服于世俗的生长规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智慧和品格的追求,以及个人精神境界和文学创作的执着,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不朽的执着追求。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一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