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帽无情不受吹,满头霜雪已如丝。
菊花笑我三秋客,风物撩人九日诗。
三楚膏腴已煨烬,二江皮肉更疮痍。
子卿三月无音信,鸿雁南来何所之。
破帽无情不受吹,满头霜雪已如丝。
菊花笑我三秋客,风物撩人九日诗。
三楚膏腴已煨烬,二江皮肉更疮痍。
子卿三月无音信,鸿雁南来何所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的感受和心境。诗人用破帽不惧风吹,满头霜雪来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长时间外出游历的艰辛和沧桑,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菊花笑他是三秋的过客,点出了旅人的漂泊无定,而“风物撩人九日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交织,可能在旅行中写下了许多诗篇。
“三楚膏腴已煨烬,二江皮肉更疮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劳顿和身体的疲惫,似乎是在表达长时间的跋涉带来的身体创伤。而“子卿三月无音信”则是对远方亲人或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外漂泊三个月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种隔绝和寂寞感强烈地折射了旅途生活的孤独。
最后,“鸿雁南来何所之”一句,用大雁南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与不确定性,似乎是在问这些远行的大雁,它们将要飞往何处,暗喻自己也在寻找着归属和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旅途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江海飘零几送春,飞蓬无地寄孤根。
梦回南浦人千里,醉倚东风酒一樽。
可是今年暗寒食,不堪多病怯黄昏。
儿童自趁秋千约,花落空庭独掩门。
晚风初染嫩鹅黄,小雨仍添百和香。
折与病夫元不称,玉瓶留待冶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