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云天宇净,眉影见媌娥。
又报中秋近,不期一月过。
毡庐依旧好,山树不妨多。
试问朝歌令,删修今若何。
閒云天宇净,眉影见媌娥。
又报中秋近,不期一月过。
毡庐依旧好,山树不妨多。
试问朝歌令,删修今若何。
此诗《新月》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新月初升时的宁静与美好景象。
首句“閒云天宇净”,以“閒云”和“天宇净”开篇,营造出一片宁静、空灵的天空背景,为后续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眉影见媌娥”,巧妙地将月亮比作美丽的女子,其眉眼灵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的娇美姿态。
“又报中秋近,不期一月过。”这两句承上启下,既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又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一个月的时间似乎转瞬即逝,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毡庐依旧好,山树不妨多。”诗人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毡庐(可能指帐篷或简陋的住所)在月光下依然显得温馨舒适,而周围的山树繁茂,不仅没有影响到这种宁静之美,反而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最后,“试问朝歌令,删修今若何。”诗人以一个疑问句结束,引人深思。朝歌令可能指的是某种规则或习俗,诗人在这里询问如今是否需要进行删减或修改,暗含了对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如何保持和谐与进步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月初升时的宁静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自然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