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声秋绕杵,寒色碧归山。
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寥回。
愁声秋绕杵,寒色碧归山。
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寥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象的交织。"愁声秋绕杵"中,"愁声"指的是秋天的虫鸣声,这里的"愁"字很能表达出一种萧瑟、凄凉之情。而"杵"则是古代舂米用的工具,它在这里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平淡,但也透露出一丝孤寂。
"寒色碧归山"则描绘了一幅秋日归来的景象。"寒色"指的是秋天的冷清色彩,而"碧归山"则是说远处的山峦在秋天显得格外的幽深和清澈。这两句交织出一种离别时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
接着,"送将欢笑去"中的"将"可能指的是军中将领,而"送将欢笑去"则表达了一种强颜欢笑地送别,这里的"欢笑"很可能是掩饰不舍和忧虑之情。这种送别的场景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之间,他们彼此间虽然外表豪迈,但内心深处往往充满离愁。
最后,"收得寂寥回"则是说在送别之后,只能收获一份冷清和寂寞。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种写照。这里的"寂寥"二字更深化了前面几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营造出一种更加凄凉和空旷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的小品诗。它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送别图,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易逝和无常的深刻感悟。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世德之渊,庆流瀰瀰。笃生哲后,在宗之子。
其积弥新,有闻不已。文考受之,以肖以似。
人之攸归,天命爰止。天命靡常,惟德惟功。
神圣有作,历数在躬。正位东朝,遂成大宗。
协和万邦,万邦以雍。沈沈神机,其动其时。
和柔以刚,克爱以威。肃之振之,俾无或隳。
功则未既,思有宏规。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
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
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
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
冶外金休跃,山阿溜或穿。
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
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
何当坐清颍,閒洗世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