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独宜人,无瘴古所传。
北客守炎官,恃此以泰然。
堂高惬宴坐,讼简容佳眠。
不计身落南,璿柄三回天。
今朝遂出岭,欢呼系行缠。
罝兔脱丰草,池鱼跃清渊。
那知多病身,久静翻怀安。
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
灵泉路吃蹶,仆夫告赪肩。
我亦头岑岑,中若磨蚁旋。
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
兹事未渠央,万里蜀道难。
十年故倦游,况乃成华巅。
蚕老当作茧,不茧夫何言。
桂林独宜人,无瘴古所传。
北客守炎官,恃此以泰然。
堂高惬宴坐,讼简容佳眠。
不计身落南,璿柄三回天。
今朝遂出岭,欢呼系行缠。
罝兔脱丰草,池鱼跃清渊。
那知多病身,久静翻怀安。
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
灵泉路吃蹶,仆夫告赪肩。
我亦头岑岑,中若磨蚁旋。
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
兹事未渠央,万里蜀道难。
十年故倦游,况乃成华巅。
蚕老当作茧,不茧夫何言。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初离桂林,出岭之际的欣喜与疲惫之情。首句"桂林独宜人"点明桂林的宜人环境,接着提到古人相传的无瘴气,为北方游客提供了舒适的避暑之地。诗人寓居于此,生活宁静,法庭清闲,得以享受宴坐和佳眠。
然而,尽管初时欢欣,诗人身体状况不佳,随着旅程深入,登顿之劳使他在灵川疲惫不堪,自比为磨蚁旋转的虚弱身躯。他感叹自己病体无力,只能勉强投宿破旧驿站,连饭都难以下咽。诗人表达了对蜀道遥远和旅途艰辛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十年游历已老,如今更是疾病缠身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蚕作茧自比,暗示即使身体疲惫,也要坚韧面对,期待着结束这艰难的旅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出岭的喜悦,又有病弱的无奈,情感丰富,富有哲理。
忆昔与君生别离,镜似乐昌初破时。
自嗟桂魄几圆缺,远人尚自愆还期。
辘轳无绳瓶坠井,青灯荧荧照孤影。
含愁抱镜入中厨,呢呢低声自陈请。
漏短不知夜几更,四邻已静无人声。
忧疑未决心转苦,起步明月沿阶行。
倚阑脉脉望河汉,鹦鹉笼中巧相唤。
忽言半月在回廊,始卜郎回在月半。
深深再拜喜不眠,举头看月尚末圆。
回身再问匣中镜,知汝何时飞上天。
迢递边夷戍,悲酸绝海行。
百忧缘国事,一哭岂私情。
积气寒相结,江声夕未平。
离鸿何意识,哀怨向人鸣。
功罪宁论实,驰驱只自伤。
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
海树交吹瘴,蛮花不受霜。
长城谁可倚,今日尔投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