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君扬赴永安赋别二首》
《龙君扬赴永安赋别二首》全文
明 / 俞安期   形式: 古风

迢递边夷戍,悲酸绝海行。

百忧缘国事,一哭岂私情。

积气寒相结,江声夕未平。

离鸿何意识,哀怨向人鸣。

功罪宁论实,驰驱只自伤。

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

海树交吹瘴,蛮花不受霜。

长城谁可倚,今日尔投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jūnyángyǒngānbiéèrshǒu
míng / ān

tiáobiānshùbēisuānjuéhǎixíng

bǎiyōuyuánguóshìqíng

hánxiāngjiéjiāngshēngwèipíng

鸿hóngshíāiyuànxiàngrénmíng

gōngzuìnínglùnshíchízhīshāng

shēnchóubàngjiǔlièróngxíng

hǎishùjiāochuīzhàngmánhuāshòushuāng

chángchéngshuíjīněrtóuhuāng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俞安期的《龙君扬赴永安赋别二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龙君扬远赴边疆任职的深深忧虑和离别的悲凉情感。首联“迢递边夷戍,悲酸绝海行”描绘了友人行程的遥远艰辛,以及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接着,“百忧缘国事,一哭岂私情”揭示了友人忧虑的是国家大事,而非个人恩怨,体现出其高尚的家国情怀。

“积气寒相结,江声夕未平”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诗人情绪的低落,暗示了友人将面临的艰难困苦。“离鸿何意识,哀怨向人鸣”借离鸿之鸣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和离别的哀伤。接下来的诗句“功罪宁论实,驰驱只自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功过难评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一同效力的遗憾。

“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展现了友人面对诽谤和危险的决心,以及对生死的淡然态度。“海树交吹瘴,蛮花不受霜”进一步描绘了边疆恶劣的气候条件,显示出友人的坚韧不拔。最后,“长城谁可倚,今日尔投荒”以长城象征国家的依靠,感叹在这样的时局下,无人能为友人提供庇护,只能眼看着他投身荒蛮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与敬佩,也寓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一首充满离愁与壮志的边塞送别诗。

作者介绍

俞安期
朝代:明

苏州府吴江人,迁宜兴,老于南京,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世贞,世贞为之延誉,由是得名。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翏翏集》。
猜你喜欢

天台齐节妇

百年心苦保孤难,夜绩空房月影寒。

针黹旧尝将女史,提携今乃见儒冠。

名家宅里何时表,节妇仪刑后代看。

我昔观风曾两浙,台山回首路漫漫。

(0)

超然堂

新种梧桐待凤凰,廿年犹记梦中祥。

日长合有人高卧,山浅还应地善藏。

平野星辰多夕观,少微云雾更江乡。

一声清磬中峰起,误道朝庐近未央。

(0)

郡公见访用得芝韵

又为吾泉益一奇,若冰洞口得灵芝。

栽培是力非人与,雕刻无心有物知。

光分日月云茎动,数应星辰露瓣滋。

自古化机愁太泄,山灵从此谢公诗。

(0)

杭方伯世卿登我龙山不克奉陪

百里荆溪十载违,相逢谁道旧情非。

病如梦里予初寤,画在诗中子亦归。

两地青山歌响应,一星南极望依微。

凭君再订登高约,听罢沧浪共振衣。

(0)

山中偶成·其二

无期还隔夜,春事共游初。

径仄花薰盖,坡平草藉舆。

山僧劳供茗,野客许提鱼。

新句推敲处,摩挲石上书。

(0)

奉次涯翁先生漫兴·其二

水调山中不用符,老僧仍挟古茶垆。

晚来送客前泾去,问道前泾月有无。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