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中上人卷》
《答中上人卷》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

又于笙笛间,高下不相中。

得其精者稀,得其粗者众。

况于真出音,千岁不复梦。

尔为学笙欤,颇已臻妙弄。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shàngrénjuàn
sòng / méiyáochén

chuījiēxuélóngchuīshēngjiēxuéfèng

yòushēngjiāngāoxiàxiāngzhōng

jīngzhězhězhòng

kuàngzhēnchūyīnqiānsuìmèng

ěrwèixuéshēngzhēnmiàonòng

注释
吹笛:吹奏笛子。
龙:象征尊贵或祥瑞。
凤:象征美丽或吉祥。
笙笛间:指笙和笛子的演奏。
高下不相中:形容音调不和谐。
精者:精通、精妙之处。
粗者:粗糙、普通之处。
真出音:真心实意发出的声音。
千岁不复梦:形容极其罕见,如同千年的美梦。
尔:你。
臻妙弄:达到极高的技艺水平。
翻译
无论是吹笛还是吹笙,都模仿龙和凤的神韵。
在笙笛的演奏中,高低音调难以协调一致。
精通其中精妙的人少,掌握粗糙技巧的人多。
更何况真正能传达内心情感的声音,千年难得一闻。
你学习笙的技艺,已经相当精湛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中上人卷》,主要描绘了笙笛演奏技艺的精湛与普及。首句“吹笛皆学龙,吹笙皆学凤”形象地比喻吹奏者模仿龙凤之声的高雅追求,显示出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向往。接下来,“又于笙笛间,高下不相中”则指出在实际演奏中,技术的高低差异明显,能掌握精髓的人寥寥无几,而粗浅者却不少。

“况于真出音,千岁不复梦”进一步强调真正高水平的音乐,如同千年的梦幻般难得一见,表达了对高超技艺的赞叹和对音乐真谛的追求。最后两句“尔为学笙欤,颇已臻妙弄”,是对对方学习笙技已达到高妙境界的肯定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美,既揭示了音乐艺术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对技艺精湛者的敬佩之情。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呈彭宝臣学使·其二

年来弱植叹飘零,旧润空叨沆瀣灵。

已愧趋跄随后进,敢期诗句动文星。

仙才盖世心偏小,佛慧披云眼更青。

许向龙华参末座,钧天雅奏要亲听。

(0)

李辅之得邺南城注雨瓦筒以之支琴

邺城城南青雀来,五楼突兀肩三台。

胡桃万瓦净如水,春阴不敢生莓苔。

檐雨阑干三百尺,多年雨啮空阶石。

繁华已逐水东流,断甓时从耕者得。

可怜此君落君手,爱之不博连城璧。

锡花如雪错菱花,小字兴和犹可识。

晴窗拂拭支桐君,上下一般蛇蚹纹。

哀蝉遽止不成弄,千古雨声愁杀人。

(0)

闾阳驿晚眺

闾阳古道向幽燕,北镇岧峣耸碧天。

五日行过山一角,九秋旅望月三圆。

园亭寂寞堆残叶,云树苍茫隔暮烟。

老马归途如故识,何须分付著先鞭。

(0)

觉林八景·其四铁笔凌霄

孤厦倚云开,修椽如笔立。

何年铁铸成,挽运凌层级。

髣髴欲书空,濡染烟霞汁。

(0)

抚宁道中

上山复下山,时行山涧底。

落日恐夕心,遥遥望墟里。

(0)

咏宝鼎

三代调和器,胡为却在兹。

金精谁解重,宗庙不终遗。

饘粥恒于是,伛偻尚有词。

函牛堪大受,少汁莫轻施。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