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死社稷,忽若鸿毛遗。
不闻弃发肤,下荐蝼蚁微。
堂堂百夫特,杀身奉恩私。
清血沾便房,游魂依穗帷。
小节亦何有,君德良已亏。
不见蹇叔徒,黄发各有归。
苍然墓木拱,死岂忘塞违。
遗风既墋黩,容悦更相希。
诈泣与佞哀,生作牛山悲。
吾诚爱吾鼎,不愿衣人衣。
忠臣死社稷,忽若鸿毛遗。
不闻弃发肤,下荐蝼蚁微。
堂堂百夫特,杀身奉恩私。
清血沾便房,游魂依穗帷。
小节亦何有,君德良已亏。
不见蹇叔徒,黄发各有归。
苍然墓木拱,死岂忘塞违。
遗风既墋黩,容悦更相希。
诈泣与佞哀,生作牛山悲。
吾诚爱吾鼎,不愿衣人衣。
这首诗《和咏三良》是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对忠臣三良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的官员进行了批评。
首句“忠臣死社稷,忽若鸿毛遗”开篇即点明了忠臣为国捐躯的高尚品质,将他们的牺牲比作轻如鸿毛,强调了他们虽死犹荣的精神价值。接着,“不闻弃发肤,下荐蝼蚁微”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忠臣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与无私,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身体,而是将其奉献给国家,如同蝼蚁般微小却不可或缺。
“堂堂百夫特,杀身奉恩私”则通过对比,赞扬了忠臣们的英勇与忠诚,即使面对百人的威胁,也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以报答国家的恩情。接下来的“清血沾便房,游魂依穗帷”描绘了忠臣们牺牲后的场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房间,灵魂依附在帷幔之上,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怀念。
“小节亦何有,君德良已亏”指出了一些官员虽然在小事上看似坚守原则,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背离了国家的利益,这种行为已经损害了君主的道德形象。紧接着,“不见蹇叔徒,黄发各有归”通过历史典故,批评了那些像蹇叔一样,年老仍能忠于国家的官员,与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的官员形成鲜明对比。
“苍然墓木拱,死岂忘塞违”表达了对忠臣们虽死犹存的敬仰之情,他们的墓前树木苍翠,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忠诚与牺牲。最后,“遗风既墋黩,容悦更相希。诈泣与佞哀,生作牛山悲”则批评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的官员,他们的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也玷污了国家的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真正忠诚之士的渴望与敬仰,希望他们能够像真正的忠臣一样,即使在生前遭受误解,也能在死后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忠臣与背叛者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忠诚与背叛的本质区别,以及忠诚对于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性。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赞美,同时也对那些背叛国家的官员进行了有力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