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两辜负,十载菔芦禅。
担荷良非易,撑持聊试先。
智眼澄湘水,悲心混市廛。
眉须应自惜,遮莫怪天然。
何曾两辜负,十载菔芦禅。
担荷良非易,撑持聊试先。
智眼澄湘水,悲心混市廛。
眉须应自惜,遮莫怪天然。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的《送雪木毬侍者出主会龙》。诗中充满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对修行者的深切关怀。
首句“何曾两辜负”,开篇即表达了对修行者不轻易浪费时间、珍惜每一刻的敬意。接着,“十载菔芦禅”描绘了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的坚韧精神。这里“菔芦”可能是指艰苦的生活条件或修行环境,强调了修行的不易。
“担荷良非易,撑持聊试先”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鼓励修行者勇于承担,先试先行,体现了佛教中勇猛精进的精神。
“智眼澄湘水,悲心混市廛”则展现了修行者洞察世事、悲悯众生的智慧与慈悲。通过比喻,将修行者的智慧比作清澈的湘水,能洞察世间万象;将悲悯之心比作融入市井的水,能与世俗生活和谐共存,体现了佛法的普适性和深邃性。
最后,“眉须应自惜,遮莫怪天然”表达了对修行者自我珍惜和自然规律的理解。这里的“遮莫怪天然”可能意味着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提醒修行者在追求精神提升的同时,也要善待自己,顺应自然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生活、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关于修行、智慧、慈悲以及顺应自然的理念,既是对修行者的赞颂,也是对所有寻求心灵净化之人的启示。
去年河南归故地,今年朔方兵又起。
血牲面埋曾几时,无乃奸盟神不喜。
嗟尔万人来远荒,岂无战士伤金疮。
封疆万里尚越境,金帛露积犹多藏。
国家弥文今尚武,已碎铜山铸铜虎。
勿矜突骑饮长河,肃慎燕陲吾北土。
且知成功俱自天,天心可卜因丰年。
但令三钱博斗米,任尔自枕干戈眠。
若人胸次中,自有万人敌。
胡不筹前箸,时清偃金革。
婆娑林壑间,亦自适其适。
凭高著胡床,千里献物色。
稻畴棋局方,指数皆历历。
海山疑有无,云树半明没。
高怀安在哉,流目送鸿翼。
冷笑蚁垤卑,偪仄复偪仄。
淋漓呼酒徒,挥洒延墨客。
不记訾家洲,休赋云梦泽。
何当从公游,汗漫挥八极。
平生爱奇石,如见古君子。
一卷窗牖间,时复为隐几。
兹行池阳路,终日乱山里。
道傍石丛生,牛羊乱虎兕。
中有篆籀文,鼎彝间罍洗。
纵横列簨虡,埋没见追蠡。
嗟予心好之,愧恨无能徙。
著手为摩挲,却立复睥睨。
有似南阳公,可就不可致。
是宜米元章,一见辄下拜。
倘可从予招,安车更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