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骋吟情,吟情此际清。
诗成凭竹枕,茗熟话松棚。
鸟掠晴波远,蝉摧暮霭生。
坐来群动息,新月树端明。
放眼骋吟情,吟情此际清。
诗成凭竹枕,茗熟话松棚。
鸟掠晴波远,蝉摧暮霭生。
坐来群动息,新月树端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探访剑潭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首句“放眼骋吟情,吟情此际清”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以开阔的眼界和清朗的心绪,开始了一场心灵之旅。接着,“诗成凭竹枕,茗熟话松棚”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创作的场景,竹枕、茗茶、松棚,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也营造了一种闲适、雅致的生活情境。
“鸟掠晴波远,蝉摧暮霭生”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鸟儿在晴朗的水面上轻盈掠过,蝉声在傍晚的雾气中响起,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坐来群动息,新月树端明”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静谧的境界,随着夜幕的降临,万物似乎都进入了休憩的状态,只有新月高悬,照亮了树梢,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过程,体现了清幽淡雅的艺术风格,让人仿佛能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体验那份宁静与和谐之美。
我于咸淳际,偶读绍符编。
昏气塞宇宙,临文深慨然。
孽惇暴于虎,泰陵度如天。
惇言一脱口,辄奉以周旋。
啸呼尽顽凶,排斥咸忠贤。
意偏覆辙蹈,时移善政还。
济恶蔡元度,推波曾子宣。
纪纲耳目地,悉以私人专。
其间如商英,牙吻尤呀然。
神灵不可测,党人得生全。
矧乃崇观后,于邑更堪言。
孝弟尧舜道,祸反阶中天。
圣经岂误人,无乃说用燕。
孤臣泪迸血,后来其监旃。
大冬衍阳人久渴,井泥无泉百川竭。
老天有意濡沫之,一夜幻成三尺雪。
勿嘲见卵索时夜,在眼来牟疑彷佛。
蹇予谁敢贪天功,片片无非后皇德。
由来此物贵腊前,况复霏霙当畅月。
坡公守颍足风流,坐看斜飞咏愁绝。
明朝亦欲踵前规,试与诸君相暖热。
君如夏日槐,浓阴正亭午。
我如秋渚莲,心老味加苦。
卜居既未果,会面真堪数。
二米同一稃,何时如秬黍。
我今居异邦,一齐咻众楚。
出门无所诣,欲话谁晤语。
盍念荆同生,毋忧豆逢煮。
急来共伏腊,相与续妣祖。
昔人兄弟多,八龙及三虎。
安有予二人,而堪长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