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畔乍停车,重睹青鸾下玉除。
大府宾僚迎独坐,中原豪杰避前驱。
云飞雒邑朝巡外,雪满梁园夜燕馀。
屈指内廷徵异绩,门人谁荐治安书。
雨花台畔乍停车,重睹青鸾下玉除。
大府宾僚迎独坐,中原豪杰避前驱。
云飞雒邑朝巡外,雪满梁园夜燕馀。
屈指内廷徵异绩,门人谁荐治安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送大中丞吴公之洛中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送别大中丞吴公前往洛阳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的氛围与对吴公的深厚情感。
首句“雨花台畔乍停车”,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在雨花台旁,以“乍停车”描绘出送行的瞬间,营造出一种即将分别的紧张感。接着,“重睹青鸾下玉除”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吴公比作传说中的青鸾,下凡至玉阶,既表达了对吴公身份的尊敬,也暗示了他非凡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
“大府宾僚迎独坐,中原豪杰避前驱”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吴公的威望和影响力。大府宾僚迎接他一人独坐,而中原豪杰则避开他的前导,形象地展示了吴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云飞雒邑朝巡外,雪满梁园夜燕馀”进一步扩展了场景,将吴公的行程与历史背景相结合,通过“云飞”、“雪满”等自然景象,营造出宏大的历史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吴公即将展开的旅程充满挑战与机遇。
最后,“屈指内廷徵异绩,门人谁荐治安书”表达了对吴公未来的期待与祝福。诗人希望吴公能够在朝廷中取得卓越的功绩,并且期待有更多的人推荐他撰写关于安定国家的著作,体现了对吴公才能的认可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吴公形象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吴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安定与发展的美好祝愿。
峰变态,树倒影,湿翠满山人度岭。
断雨飘丝积霭收,磨出光天照明靓。
远眺罗浮接云上,支天一面与天并。
神山秀出弱水中,水复山重路犹梗。
路梗石作梯,大山中辟流。
青泥天风一吹丸,不得结成圭角当前溪。
潴而为潭潭复泻,水信无分于东西。
随我下山如送客,相将形影何凄凄。
言寻漆珠室,绿衣行酒天鸡啼。
洞天药市引红翠,池边沐浴分刀圭。
或再来,无相暌。
兹山亘东方,郁勃截生气。
虚轮扇风海,空腹入天地。
其高无端倪,一半植空际。
滃滃云出始,袅若丝发细。
俄焉分道骋,寰宇悉衣被。
洪荒迨今日,年代渺谁记。
登封坛数尺,藉以验兴替。
允哉神明区,心精默相契。
吴君煮酒酒不群,要余饮酒书八分。
墨摩一斗纸丈二,弱豪不醉难策勋。
是时春暖窗半启,花香酒气醲氤氲。
浅斟细酌到无算,对客解带微觉醺。
请试把管管无力,写出便付秦人焚。
红杏小史真解事,杯盘罗列腥与荤。
纵饮大啖杂谐谑,花阴渐转天将曛。
兴酣落笔无束缚,墨沈不顾沾裳裙。
横卷直幅尽挥洒,苦无余纸书嘉文。
旁观畅意呼大好,一赞亦足张吾军。
乃知工拙在气势,较量肥瘦徒纷纭。
吴君吴君但愿日日饮酒书八分,富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