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桐江钓台》
《登桐江钓台》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高台寒傍万山幽,玉削中天俯碧流。

双足已闻加帝腹,一竿何事老江头。

翻风绝壁鸣丹叶,蹴浪归帆起白鸥。

岁晏正淹台上望,浮云直北不胜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桐江钓台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句“高台寒傍万山幽”以寒台衬托出周围群山的幽静与深远,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玉削中天俯碧流”一句,将高台比作削尖的玉石,悬于天际,俯瞰着碧绿的水流,形象地展现了高台的高峻与水的清澈。

“双足已闻加帝腹,一竿何事老江头。”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反问,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其中,“双足已闻加帝腹”可能暗指古代帝王的功绩或传说,而“一竿老江头”则描绘了垂钓者孤独的身影,与历史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翻风绝壁鸣丹叶,蹴浪归帆起白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动态之美。风吹过绝壁,丹叶发出声响;波浪拍打岸边,归帆起舞,白鸥飞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既有视觉的美感,也蕴含了生命的活力。

最后,“岁晏正淹台上望,浮云直北不胜愁。”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岁末之时,诗人独自一人在台上远望,眼前的浮云似乎指向北方,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桐江钓台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立春

初信东风入綵幡,自挑雪荠饤春盘。

土牛又送一年老,野鹤不知三径寒。

筋力尚堪耕绿野,鬓毛并欲挂黄冠。

无人共跨南山犊,更作寻花问柳看。

(0)

驿马叹

铁阵突万人,覂驾行九轨。

圣门称其德,成功亦云伟。

嗟尔驿骑者,售身堕泥滓。

朝才南一程,夕又北百里。

鞭走不暂停,脊背作疮痏。

尔生既无知,尔死然后已。

盐车未为甚,敝帷无复拟。

惟人役万物,致用斯为美。

用之失其所,益此即损彼。

服牛利播种,钻龟卜休徵。

牛龟何不幸,为人谋何矣。

释氏欲无生,厥意殆见此。

奈何说轮回,眩俗滋谲诡。

人畜互相为,万万无此理。

皮毛受困苦,王侯享华侈。

谓皆前世事,夙业之所使。

我独谓天性,岂各私一己。

生囿形骸间,死散虚空里。

性同质不同,窜易乌有是。

爱人而爱物,人当近仁耳。

使其一不爱,何惜一马死。

我赋驿马篇,哀歌有深旨。

(0)

秋日古兰花十首·其四

玉露金风喜乍凉,紫茎绿叶荐秋芳。

今年最好中秋月,更著秋兰月下香。

(0)

郊外

城市压尘土,高原聊振衣。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0)

中原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0)

净居院遇雪

梦回寒月吐层崖,汤响松风听煮茶。

倚树恐惊残雪堕,起来不敢嗅梅花。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