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秋高一雁轻,题书千里见交情。
鹿门君已逃踪迹,鹤市谁能识姓名。
玄草谩忧瓿上覆,彩花长向笔中生。
浅才何敢当皇甫,欲序三都愧未成。
海国秋高一雁轻,题书千里见交情。
鹿门君已逃踪迹,鹤市谁能识姓名。
玄草谩忧瓿上覆,彩花长向笔中生。
浅才何敢当皇甫,欲序三都愧未成。
此诗《寄答沈从先》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诗中以“海国秋高一雁轻”开篇,描绘出一幅秋高气爽、大雁南飞的景象,寓意深远,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题书千里见交情”一句,直接点明了通过书信表达深厚的情谊,跨越千里的距离,依然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真挚情感。
“鹿门君已逃踪迹,鹤市谁能识姓名”两句,运用典故,鹿门山与鹤市分别指代隐逸之地与繁华之都,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与世俗名利的思考与态度。鹿门山的隐士已经远离尘嚣,而鹤市的繁华却难以寻觅真正识得其名的人,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玄草谩忧瓿上覆,彩花长向笔中生”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和对创作的执着追求。玄草象征着深沉的思考与忧虑,但最终诗人选择将这些思绪化为笔下的文字,如同彩花般绽放。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创造力,也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坚持。
最后,“浅才何敢当皇甫,欲序三都愧未成”两句自谦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评价以及对文学成就的渴望。他深知自己才学有限,不敢与如皇甫谧这样的文学大家相提并论,但仍然怀揣着想要撰写《三都赋》这样的宏愿,却未能实现。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也是对文学理想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寄答沈从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隐逸、创作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
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
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绿窗贫家女,寂莫二十馀。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
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
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