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寓言六首·其四》。诗人通过此作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反思和批判,以及个人才华与命运的关系。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这两句描写科举考试中诗赋的重要性和考生长时间积累才学的情况。"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则透露出诗人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批判,一旦功名不再,所学皆成废纸。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这里,“中材”指的是一般的才华,而“末学”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浅薄知识。诗人感叹这条道路艰辛且难以理解。
最后两句“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困惑,一旦得到显贵地位却又感到突如其来,不知如何能够保持这种平静。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个人才华与科举制度之间矛盾的心声,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我从垢面敝衣人,拟与显者永相绝。
何期显者臭如兰,垢面敝衣亦心结。
所以东昌郡岳侯,好我示我七阅月。
问侯何故识我乎,我师普老侯所说。
侯今旌节指武彝,九曲仙人传秘诀。
我无一法可传侯,但纪因缘与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