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言六首·其四》
《寓言六首·其四》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0)
翻译
起初参加诗赋科考试,长时间精心雕琢才完成。
有一天突然放弃它,转而去从事法律文书的工作。
中等才能的人掩盖了浅薄的学习,这道路很难被阐明。
忽然间地位尊贵出乎意料,不明白应如何贡献以实现太平盛世。
注释
始:开始。
就:参加。
诗赋科:古代科举中的诗赋考试。
雕镌:雕刻琢磨(比喻创作)。
一朝:某一天。
弃之:放弃。
刀笔:古代指法律文书。
刑名:刑法。
中材:中等才能的人。
末学:浅薄的学习。
斯道:这条道路。
难:难以。
忽贵:忽然地位尊贵。
不自期:没有预料到。
何施:应如何贡献。
升平: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寓言六首·其四》。诗人通过此作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反思和批判,以及个人才华与命运的关系。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这两句描写科举考试中诗赋的重要性和考生长时间积累才学的情况。"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则透露出诗人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批判,一旦功名不再,所学皆成废纸。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这里,“中材”指的是一般的才华,而“末学”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浅薄知识。诗人感叹这条道路艰辛且难以理解。

最后两句“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困惑,一旦得到显贵地位却又感到突如其来,不知如何能够保持这种平静。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个人才华与科举制度之间矛盾的心声,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九月步吴道师壁间韵·其二

欲还吹帽笑慵疏,衙舍繇来非爱庐。

沤渚澄清秋色老,寒风淅沥树声初。

湖湘几度飞鸿迹,旅邸频惊阵雁书。

紫蟹应知霜后熟,持螯斗酒遍乡闾。

(0)

喜余舅至衙家中儿孙寄来短衫龙眼等物

久无消息度湘湖,一纸平安喜欲呼。

乡果沾唇情似蜜,布衫适体爱如乌。

一官自笑无长物,八口犹怜有宿逋。

秋到疏帘蛩渐语,感时转忆沼边凫。

(0)

乐昌阻雨刘亲家韵·其四

一剑离家事远征,长途何处不关情。

况逢逆旅春将半,烟雨溟蒙碧草生。

(0)

与罗文止

笑我欲离文字障,多君早透语言关。

相逢树色鸟声路,不滞儒冠道服间。

(0)

送岳石梁先生督学闽中

我从垢面敝衣人,拟与显者永相绝。

何期显者臭如兰,垢面敝衣亦心结。

所以东昌郡岳侯,好我示我七阅月。

问侯何故识我乎,我师普老侯所说。

侯今旌节指武彝,九曲仙人传秘诀。

我无一法可传侯,但纪因缘与时节。

(0)

紫金山和白乐天二首示印岳印中诸子·其一

人生贵适性,何必慕荣达。

畏彼衣冠劳,去家时削发。

囊中无羡钱,传食作生活。

在处有青山,山山好看月。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