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月团圞,一似芙蓉镜。
人向碧溪行,如把菱花映。
断藕两分开,惟有丝难尽。
豆蔻已开残,无复同心并。
水底月团圞,一似芙蓉镜。
人向碧溪行,如把菱花映。
断藕两分开,惟有丝难尽。
豆蔻已开残,无复同心并。
这首《生查子·子夜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水景与人物活动的生动画面。首先,“水底月团圞,一似芙蓉镜”,诗人巧妙地将水中倒映的明月比作芙蓉镜,形象地展现了月光在水面的美丽倒影,如同精致的镜子一般,既突出了月色的皎洁,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人向碧溪行,如把菱花映”,描述了人在碧绿的溪流边行走的情景,仿佛是将菱花映照在水面之上。这一句通过“如”字的运用,不仅表现了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纯净与美好,如同菱花一般清新脱俗。
“断藕两分开,惟有丝难尽”,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藕断丝连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寓意着情感或关系的复杂性,即使表面上分离了,但内在的联系却难以割舍。
最后,“豆蔻已开残,无复同心并”,以豆蔻比喻青春或爱情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感慨。豆蔻花的凋谢象征着青春的流逝,而“无复同心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好不再的遗憾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一朝积雨豁然收,待我凝眸百尺楼。
远远修眉明碧落,棱棱瘦骨出清秋。
同姿远岸遥生霭,一意寒江亦露洲。
此即化工无信息,天机衮衮不曾留。
君昔兮胡不去斯,君今兮胡不来斯。
文栋兮雕楣,岘山之麓兮江圻。
旨酒牲兮洁肥,皓遗老兮须眉。
坎击鼓兮吹篪,君勿来兮迟迟。
山蜿蜿兮榕阴萎蕤,江水清夷兮无蛟与螭。
君之来兮可以娱嬉,君不共安兮谁与共危。
鸣玉兮衮衣,彼亦君兮一时。
莽中州兮为夷,匪冢则庙兮牛羊累累。
尚我民兮有知,子子孙孙兮永依。
揆之兮以是非,君舍此兮安之。
田有畔兮泽有陂,桑稻兮诞弥,怀不报兮忸怩。
日早暮兮夜何其,犹容与兮谁须。
但酒胜如水,但花胜如草。
小廊曲通幽,竹椽亦良好。
止斋十数间,足以便衰老。
檐低远风露,地窄易汛扫。
浅溪浮薄觞,短屏糊旧稿。
著书仅玄易,过客多韦缟。
于中榜退思,谁其谅深抱。
吾思亦已晚,吾退盍更早。
怀哉彭泽令,仰止商山皓。
维渊有潜龙,维岳有藏宝。
煌煌暮春堂,三字落穹昊。
昭回际南极,镇抚及东岛。
胡然乃在斯,夙夜惧不保。
鬼神无世情,呵护必有道。
穷巷萧然一亩宫,劳劳漫刺倩谁通。
空翻故纸头垂白,晚对清标面发红。
诸老飘零亡几在,百年放佚不胜穷。
拟将旧学相从问,何独诗坛欲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