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乐府曲辞

长安少年胆气粗,生来耻作辕下驹。

买交不惜千金产,使气能?七尺躯。

探丸夜入平陵郭,走狗时过渭水隅。

朱门倾盖争言晚,白首同心不愿余。

侠士由来重然诺,一言妻子堪相托。

鲁国朱家不学儒,洛阳剧孟偏能博。

别有侯王势绝伦,甍甍甲第接天闉。

萧朱自倚金貂贵,班许元称肺腑亲。

青牛翠幰朝朝合,锦瑟朱弦夜夜陈。

门下俱为惊座客,堂中皆是报恩人。

当时顾盻生光彩,自矜意气长无改。

何言荣耀有沉销,云散星分在一朝。

旧客谁过窦车骑,新知尽入霍嫖姚。

始知富贵多亲故,始知贫贱常辛苦。

他年北阙竞弹冠,今日南山空射虎。

积薪前后递相踰,一死一生交态殊。

独有子云甘寂寞,闭门自草太玄书。

(0)
鉴赏

这首《结客少年场行》描绘了明朝时期一位结交豪侠、追求权势与荣耀的少年形象。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少年从初露锋芒到最终落魄的人生轨迹。

开篇“长安少年胆气粗”,点明主角身份背景,长安作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象征着权力与机遇。接着“生来耻作辕下驹”一句,表达了少年不甘平凡、渴望自由与独立的精神。随后,“买交不惜千金产,使气能?七尺躯”描绘了少年豪掷千金结交朋友,以气度行事的形象,体现了其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探丸夜入平陵郭,走狗时过渭水隅”两句,通过具体行动展现少年的勇猛与冒险精神,暗示其不拘小节、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接下来,“朱门倾盖争言晚,白首同心不愿余”则描绘了少年在权贵间游刃有余、受到尊敬的情景,显示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

“侠士由来重然诺,一言妻子堪相托”强调了少年作为侠士的忠诚与信义,即使是对家庭也有深厚的责任感。接着,通过“鲁国朱家不学儒,洛阳剧孟偏能博”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少年不同于传统儒家学者的个性,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豪情与自由。

“别有侯王势绝伦,甍甍甲第接天闉”描绘了少年与权贵阶层的紧密联系,以及其在权力结构中的特殊地位。“萧朱自倚金貂贵,班许元称肺腑亲”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少年与权贵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其在社交圈中的影响力。

“青牛翠幰朝朝合,锦瑟朱弦夜夜陈”描绘了少年奢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物质享受的一面。接下来,“门下俱为惊座客,堂中皆是报恩人”则强调了少年在社交场合中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其对他人情感的回馈。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折,揭示了少年人生的起伏变化。“何言荣耀有沉销,云散星分在一朝”表达了少年从巅峰跌落的现实,暗示了其人生轨迹的转变。接下来,“旧客谁过窦车骑,新知尽入霍嫖姚”通过对比旧友与新知的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少年命运的无常。

“始知富贵多亲故,始知贫贱常辛苦”总结了少年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人性在不同境遇下的复杂性。最后,“他年北阙竞弹冠,今日南山空射虎”通过对比未来与现在的场景,表达了对少年命运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其人生轨迹的反思。

整体而言,《结客少年场行》通过对一位结交豪侠、追求权势与荣耀的少年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题寺壁二首·其二

楼台出林杪,入望杳难分。

半夜投龙去,千山尽白云。

(0)

题李惟寅山房三十八咏·其三十六留客处

十亩辟彊园,寒风洒亭榭。

何须问主人,日坐琅玕下。

(0)

卧室四咏·其四石枕

至人本无梦,何者蕉中鹿。

松风满石阑,任意黄梁熟。

(0)

题神游八极卷

青天骑大鹏,汗漫游八极。

笑杀牧羊儿,空山弄拳石。

(0)

夏日斋居杂咏八首·其四驭风亭

五岳非我乡,九州非我宅。

泠然起太空,忽见蓬莱日。

(0)

题翠虚亭廿绝·其八

野色琴书里,江声枕簟傍。

恰称幽人卧,湘云昼满床。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