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
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
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
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
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
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
这首诗《笔》是明代文学家解缙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笔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
首句“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以笔头的颜色变化来象征文人的命运起伏。未被使用时,笔头如同白发老人,饱经沧桑;一旦投入创作,笔头便如黑发青年,充满活力与激情。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既体现了作者对笔的深情厚意,也暗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接着,“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进一步阐述了笔在不同境遇下的状态。未被使用时,笔可以暂时享受宁静与悠闲;而一旦被使用,便面临着紧迫与压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笔的状态,也隐喻了人生的忙碌与挑战。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则表达了笔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在短暂的时间内,笔能激发出惊人的力量,如同风雷交加,为社会带来变革与和平。这不仅是对笔的赞美,也是对文人墨客在历史洪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肯定。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进一步强调了笔在道德与精神层面的力量。君子通过笔留下美名,连鬼神都为之敬畏,不敢显现。这不仅是对笔的崇高评价,也是对高尚人格的颂扬。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则将笔与古代伟大的文字创造者苍颉相提并论,强调了笔在传承文化、记录历史方面的重要性。五经的文字跨越时空,流传至今,这背后凝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血与辛劳。
最后,“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笔在解决纷争、促进和谐方面的巨大作用。即使面对十万雄兵般的复杂局面,笔也能化解矛盾,无需借助武力或喧嚣的鼓声。
综上所述,《笔》一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笔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道德、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六龄读书近灯火,垂髫开口谈今古。
一亩莺花不敢窥,四时笔砚常辛苦。
早望青云转首生,狂期金印扬眉取。
谁知坎壈三十年,碌碌布衣犹拜俯。
后生坐见登紫庭,耆旧纷看下黄土。
远志从人笑鸿鹄,高才悔杀誇鹦鹉。
世间富贵岂足论,眼中龌龊何须数。
荀卿邑邑不逢齐,尼叟皇皇仍在鲁。
身贱难辞官长轻,数奇惯受庸人侮。
五湖烟水托妻子,海上清名荣父母。
意气吾凌霄汉高,文章人比虹霓吐。
谢公曩昔起青山,郭相当时发行伍。
只恐蛟龙学未成,不愁他日无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