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笔》
《笔》全文
明 / 解缙   形式: 古风

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

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

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

(0)
鉴赏

这首诗《笔》是明代文学家解缙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笔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

首句“未用怨头白,用时头转黑”,以笔头的颜色变化来象征文人的命运起伏。未被使用时,笔头如同白发老人,饱经沧桑;一旦投入创作,笔头便如黑发青年,充满活力与激情。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既体现了作者对笔的深情厚意,也暗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接着,“未用暂幽閒,用时何逼迫”进一步阐述了笔在不同境遇下的状态。未被使用时,笔可以暂时享受宁静与悠闲;而一旦被使用,便面临着紧迫与压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笔的状态,也隐喻了人生的忙碌与挑战。

“须臾索我风雷惊,明时用我致太平”则表达了笔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在短暂的时间内,笔能激发出惊人的力量,如同风雷交加,为社会带来变革与和平。这不仅是对笔的赞美,也是对文人墨客在历史洪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肯定。

“君子用我流芳名,鬼神见我俱潜形”进一步强调了笔在道德与精神层面的力量。君子通过笔留下美名,连鬼神都为之敬畏,不敢显现。这不仅是对笔的崇高评价,也是对高尚人格的颂扬。

“五经文字传今古,苍颉由来知我苦”则将笔与古代伟大的文字创造者苍颉相提并论,强调了笔在传承文化、记录历史方面的重要性。五经的文字跨越时空,流传至今,这背后凝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血与辛劳。

最后,“十万雄兵我解和,那用敲金兼击鼓”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笔在解决纷争、促进和谐方面的巨大作用。即使面对十万雄兵般的复杂局面,笔也能化解矛盾,无需借助武力或喧嚣的鼓声。

综上所述,《笔》一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笔在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道德、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解缙

解缙
朝代:明   字:大绅   号:春雨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生辰:1369年-1415年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猜你喜欢

赠无爱上人自南海来求山栖一首

师也丛林秀,嘉年截爱河。

无生成般若,不染出娑婆。

珠性明浮海,云山照宅阿。

谈玄排二语,高坐未能过。

(0)

怀五岳五首·其五恒岳

玄岳留青塞,迢遥未得攀。

虎风吹桂绿,龙月照芝斑。

棋石春台静,琴空暮岭閒。

毋禽烦报语,行觅雁门关。

(0)

北高峰一首

冉冉投灵刹,盘盘陟峻云。

春山攒地象,朝日观天文。

金策排人境,玄怀涤世氛。

抱城江海气,登顿挹氤氲。

(0)

六龄行效高适一首

六龄读书近灯火,垂髫开口谈今古。

一亩莺花不敢窥,四时笔砚常辛苦。

早望青云转首生,狂期金印扬眉取。

谁知坎壈三十年,碌碌布衣犹拜俯。

后生坐见登紫庭,耆旧纷看下黄土。

远志从人笑鸿鹄,高才悔杀誇鹦鹉。

世间富贵岂足论,眼中龌龊何须数。

荀卿邑邑不逢齐,尼叟皇皇仍在鲁。

身贱难辞官长轻,数奇惯受庸人侮。

五湖烟水托妻子,海上清名荣父母。

意气吾凌霄汉高,文章人比虹霓吐。

谢公曩昔起青山,郭相当时发行伍。

只恐蛟龙学未成,不愁他日无云雨。

(0)

效陆士衡百年歌十首·其八

八十时,喉乾唇焦筋力微。

户庭玉趾难举移,转辗无寐迫桑榆。

戚戚常恐泰山颓,骸骨不久黄泉归。

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0)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七

亭亭三珠树,赤水何芳菲。

翩翩比翼鸟,南山相与飞。

青天矫修羽,绿柏挂明玑。

羽民与厌火,始得瞻光辉。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