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竟陵主簿极多闻,万事不理专讨论。
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瑑中粹温。
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翻。
胸中恢疏无怨恩,当官持廉庭不烦。
吏民欺公亦可忍,慎勿惊鱼使水浑。
汉滨耆旧今谁存,驷马高盖徒纷纷。
安知四海习凿齿,拄笏看度南山云。
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竟陵主簿极多闻,万事不理专讨论。
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瑑中粹温。
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翻。
胸中恢疏无怨恩,当官持廉庭不烦。
吏民欺公亦可忍,慎勿惊鱼使水浑。
汉滨耆旧今谁存,驷马高盖徒纷纷。
安知四海习凿齿,拄笏看度南山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通过对谢公文章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担任竟陵主簿职务的期待,展现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官场风气的反思。首句“谢公文章如虎豹”形象地描绘了谢公文章的雄浑有力,其影响力深远至后代子孙。接下来的诗句“竟陵主簿极多闻,万事不理专讨论”,赞扬了谢公的博学多识和专注学术的态度。
诗人以“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瑑中粹温”比喻谢公的品性,暗示他如松般坚韧,又如天球般内敛而温润。接着,“落笔尘沙百马奔,剧谈风霆九河翻”则形容谢公的文采飞扬,言辞犀利,能激起滔滔议论。
诗中还表达了对公正廉洁为官的期望,“胸中恢疏无怨恩,当官持廉庭不烦”,希望谢公能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政务,保持清廉,避免家中纷扰。最后,诗人感叹“汉滨耆旧今谁存”,感慨时光流逝,老一辈贤人已不多见,同时寄寓对谢公未来仕途的期许,希望他能像“安知四海习凿齿”那样,成为一方名士,悠然自得地度过岁月。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官场道德的呼唤,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风格。
惨目复惨目,掩涕入汝房。
揽镜泣孤影,抚枕悲残芳。
嫁衣亦已敝,绣幕无时张。
箜篌遗素壁,刀尺缄空箱。
种种感故物,脉脉想容光。
忆汝初归时,盛饰拜姑嫜。
锱铢今何有,毁弃坐我穷。
往余客京师,心念第三郎。
料知需玩弄,买来小银铛。
封题托鸿羽,更著书数行。
嗟我寄未到,此子先夭殇。
汝每持以泣,因之汝亦亡。
那更复见此,能不摧肝肠。
两曜无停机,委运固其理。
修短良不齐,谁复能逃此。
俗士恋其生,涕泣对妻子。
达士轻其生,鸢蚁均一视。
二者皆弃天,有识所深鄙。
君子则不然,奉之以终始。
生有所以生,死有所以死。
吾闻诸曾子,至死而后已。
长安八月秋风起,长安门巷秋如水。
闺中思妇罢鸣筝,一夜伤心千万里。
前年荡子去从军,消息关山总不闻。
黄龙塞上愁云断,丹凤城边落叶纷。
平沙猎猎吹枯草,碣石霜飞寒信早。
铁衣银碛苦思家,红粉空房愁远道。
乌啼哑哑风凄凄,日暮寒砧到处迷。
玉箸暗随声断续,凉蟾故逐影高低。
青漆楼头雁初度,天寒梦断金微路。
龙堆战士几人还,马革游魂竟何处?
城西一带素车归,白骨沙场半是非。
昨夜深闺犹记忆,开箱还捣旧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