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有耆叟,古貌复古心。
古人不在今,今孰为知音。
解冠挂神武,归来卧山林。
白云似相逆,英英起前岑。
东山有耆叟,古貌复古心。
古人不在今,今孰为知音。
解冠挂神武,归来卧山林。
白云似相逆,英英起前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而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虽然外表古朴,内心却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坚守。诗人通过“东山有耆叟”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接着,“古貌复古心”一句,点明了老人的独特气质和精神追求。
“古人不在今,今孰为知音。”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智慧与精神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在现代社会中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欣赏自己内心世界的人的感慨。这种孤独感与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情感核心。
“解冠挂神武,归来卧山林。”描述了老人辞官归隐,选择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解冠”象征着放弃世俗的权力与名利,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神武”可能指的是朝廷或权力象征,老人将其“挂”起,意味着对这些外在束缚的解脱。
“白云似相逆,英英起前岑。”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作结,白云仿佛在迎接老人,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更蕴含着对老人归隐生活的肯定与赞美。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得到净化的感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归隐老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精神的追忆与向往,以及对现代生活中的孤独与寻找知音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阴寒变微暄,泽国东风后。
嘤嘤黄鸟语,袅袅青丝柳。
沧洲二月花正开,沧洲堂上置酒杯。
登堂忽见浮丘面,借门行人何处来。
去年走马朝京阙,臈月都门正飞雪。
客舍偏惊白下春,归心不醉秦淮月。
闻君昔时能远游,飘如黄鹄横九州。
掉头不肯缚尘绶,长啸曾乘踏海舟。
风流况是才名久,健笔雄词世希有。
生事何须负郭田,丈章只在今人口。
击筑邀欢喜盍簪,青山落日孤猿吟。
三更酒醒人散后,惟见月白平湖深。
此时与君情转熟,客里相看不能别。
问我摧残向几秋,离心未忍从头说。
相随相送雁峰头,云散青天碧海流。
送君别来未几日,落花春暮令人愁。
人生万事伤怀抱,那似凄凉不堪道。
旧友凋零半九泉,故园索寞空秋草。
龙门高士更清真,倾盖由来不弃贫。
看君共是青云客,应念悠悠失路人。
《奉寄郑浮丘先辈兼简龙门漫士》【明·王恭】阴寒变微暄,泽国东风后。嘤嘤黄鸟语,袅袅青丝柳。沧洲二月花正开,沧洲堂上置酒杯。登堂忽见浮丘面,借门行人何处来。去年走马朝京阙,臈月都门正飞雪。客舍偏惊白下春,归心不醉秦淮月。闻君昔时能远游,飘如黄鹄横九州。掉头不肯缚尘绶,长啸曾乘踏海舟。风流况是才名久,健笔雄词世希有。生事何须负郭田,丈章只在今人口。击筑邀欢喜盍簪,青山落日孤猿吟。三更酒醒人散后,惟见月白平湖深。此时与君情转熟,客里相看不能别。问我摧残向几秋,离心未忍从头说。相随相送雁峰头,云散青天碧海流。送君别来未几日,落花春暮令人愁。人生万事伤怀抱,那似凄凉不堪道。旧友凋零半九泉,故园索寞空秋草。龙门高士更清真,倾盖由来不弃贫。看君共是青云客,应念悠悠失路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51qC8s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