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监三年录腐儒,宫墙仰见圣规模。
忙来行李轻千里,老去烟波负五湖。
礼乐河间疑可复,文章西汉岂终无。
襄阳此去知何补,空有狂言落帝都。
胄监三年录腐儒,宫墙仰见圣规模。
忙来行李轻千里,老去烟波负五湖。
礼乐河间疑可复,文章西汉岂终无。
襄阳此去知何补,空有狂言落帝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所作的《将出京留别诸明公次屠亚卿元勋先生见赠韵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即将离京前往远方时对朋友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胄监三年录腐儒”,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在官学中度过了三年时光,虽为“腐儒”,但内心充满对学问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接着,“宫墙仰见圣规模”一句,诗人以仰望皇宫之墙,象征着对古代圣贤治国理念的敬仰与向往。
“忙来行李轻千里”,诗人描绘了自己即将踏上长途旅程的情景,虽然路途遥远,但内心的行囊却显得轻盈,可能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紧接着,“老去烟波负五湖”一句,诗人通过“老去”与“烟波”、“五湖”的对比,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礼乐河间疑可复”,诗人对于能否恢复古代的礼仪乐章表示了疑问,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思考。“文章西汉岂终无”,则表达了对文学艺术传承不绝的信心,认为即便是在西汉这样的辉煌时期,文学艺术也并非绝迹。
最后,“襄阳此去知何补,空有狂言落帝都”两句,诗人以襄阳为例,说明自己此次离京前往远方,虽有满腔热情与抱负,但实际能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却是微不足道的。同时,“空有狂言落帝都”一句,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评价,也是对京城的深情告别,蕴含着对朋友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学问的追求,也有对友情的珍视,更有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南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南岩亦何好,造物秘此缄。
烟云卬全提,松竹色半酣。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
行客问征途,居者萦辔衔。
萧条野店烟,夐静弥勒龛。
念非尘外侣,谁分禅味甘。
受佣作闲人,自缚亦可惭。
于时日在房,山色染霭蓝。
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
吟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
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
扬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
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漫作中都士,柴门每自扃。
遗经究终始,奇字讲声形。
前辈今无几,微言世莫听。
扁舟转河曲,已见故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