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梅花雨,来归荔子秋。
江帆成昨梦,云峤忽重游。
共喜身长健,宁论客久愁。
殷勤老居士,更为宝峰留。
惜别梅花雨,来归荔子秋。
江帆成昨梦,云峤忽重游。
共喜身长健,宁论客久愁。
殷勤老居士,更为宝峰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标题为《叔易自三归吴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惜别梅花雨,来归荔子秋。” 这两句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以及对回归之时季节变迁的感慨。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和孤傲,而“荔子”则是指荔枝,通常在秋季成熟,这里也许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江帆成昨梦,云峤忽重游。”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江上的帆船如同昨夜的梦境,而云间的山峦则是作者即将再次游历的地方。
“共喜身长健,宁论客久愁。” 这两句诗反映了对健康长寿的共同祝愿,以及对于旅途中客人的长时间思念之情。
“殷勤老居士,更为宝峰留。”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殷切的挽留之情,希望老居士能够多留一段时间,不要急于离去,尤其是为了那美丽的宝峰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际关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美好瞬间的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