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璧衣冠十六传,更无一士死君前。
自惭重赵非九鼎,犹幸延韩更数年。
孟博囊头真自爱,杲卿钩舌要谁怜。
人间信有纲常在,万古西山皎月悬。
珙璧衣冠十六传,更无一士死君前。
自惭重赵非九鼎,犹幸延韩更数年。
孟博囊头真自爱,杲卿钩舌要谁怜。
人间信有纲常在,万古西山皎月悬。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学家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珙璧衣冠的传承,感慨于历代忠良之士虽身死心不变,而今之世更无一人能为国家赴死前行,从中可见诗人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忠良稀少的深切痛惜。
“自惭重赵非九鼎”一句,诗人将自己比作战国时期的重耳,感叹自己无法像古代的九鼎那样支持国家;“犹幸延韩更数年”则表达了对当时尚能苟延残喘、暂保江山的韩信、韩广等人的微小安慰。
接下来的两句,“孟博囊头真自爱,杲卿钩舌要谁怜”,通过历史上的忠良孟子和杲卿,强调了忠诚与正义之举不被世人理解的悲哀。这里“囊头”指的是孟子的高洁品行,“钩舌”则是杲卿宁死不屈的象征。
最后两句“人间信有纲常在,万古西山皎月悬”,诗人表达了对传统道德和文化根基的坚守信念,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期望。这里的“纲常”指的是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而“万古西山皎月悬”则是比喻永恒不变的真理与精神象征,宛如皎洁的月亮挂在西山之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