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衲庵荒曲径斜,年年丛桂发新芽。
楹书读遍三千卷,别有农书教艺瓜。
补衲庵荒曲径斜,年年丛桂发新芽。
楹书读遍三千卷,别有农书教艺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象。"补衲庵荒曲径斜"写出了庵堂虽荒僻但仍有曲径通幽,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年年丛桂发新芽"则点明时间的流转,桂花年复一年地新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接下来的"楹书读遍三千卷"表达了诗人勤奋好学的一面,他博览群书,尤其是农书,显示出他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别有农书教艺瓜"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兴趣所在,即通过农书学习种植技艺,亲自实践,体现出古代士人既注重理论修养,又关注生活实践的精神。
翁同龢以这首诗回应友人赠送的种菜图册,不仅表达了对画作的欣赏,也借此机会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与农事心得,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农耕文化的尊重。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乐,富有哲理。
吾爱蘧伯玉,五十能知非。
吾慕卫武公,耄期不忘规。
芳名垂典训,百世诚吾师。
嗟彼誇毗子,沾沾自满攲。
隙光讵全照,掩鉴犹蔽亏。
井蛙不知天,瓮里蒙醯鸡。
日月普空宇,万物含光辉。
高明与广大,临照无隐微。
圣哲崇弘毅,小器非大知。
全功在知性,尽心乃不遗。
彩云吹易散。渺天上、云人閒。
叹钿盒空留,香篝未冷,梦醒灯残。新诗郁伊善感。
断么弦凄绝不胜弹。
已是舜华易萎,空教好梦徵兰。瑶台何处佩珊珊。
不见有青鸾。忆碧玉初来,胥江一舸,共挂烟帆。
长安十年如梦,芰荷衣偕隐负青山。
异日五湖深处,凌波罗袜重还。
齐剪千茎雪。更平量琅玕半断,配他匀洁。
生怕蒙茸拴不稳,万转千回牢结。
巧编作花纹点缀。
彩线如环穿柄首,挂银钩帐角间陈设。
比麈尾,制全别。纷纷宵小乘时出。
苦宵来殷雷成市,吮人膏血。
赖有此君能御侮,不住左萦右拂。
要仗汝,扫除一室。
叵耐幺么多羽翼,正东驱,倏又从西逸。
清丑类,恐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