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俱飞动,千山竞送迎。
地真游黯淡,天似入蓬瀛。
缆束高厓度,樯穿绝壁行。
谁呼谪仙至,白日跨长鲸。
片石俱飞动,千山竞送迎。
地真游黯淡,天似入蓬瀛。
缆束高厓度,樯穿绝壁行。
谁呼谪仙至,白日跨长鲸。
此诗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激荡的情感。首句“片石俱飞动”以动态之感开篇,仿佛连静止的石头都充满了活力,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接着,“千山竞送迎”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壮美与生机,群山在诗人眼中如同迎接与送别,赋予自然以情感。
“地真游黯淡,天似入蓬瀛”两句,运用夸张与想象,将旅途中的感受提升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置身仙境,体验到了超越现实的美妙体验。这里的“黯淡”并非指阴暗,而是强调了旅途中的神秘与深邃,而“蓬瀛”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与仙境。
“缆束高厓度,樯穿绝壁行”则具体描绘了舟行于山水之间的场景,缆绳紧束悬崖,船只穿行于峭壁之间,既展现了旅途的艰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对细节的描绘,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旅途的波折与壮美。
最后,“谁呼谪仙至,白日跨长鲸”一句,借用了李白“谪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梦想的向往。李白曾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此处化用,不仅增加了诗意的丰富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
东行近海门,勇往更瀰漫。
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
孤根入层渊,秀色连两岸。
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
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
乾坤无馀藏,今古有长算。
更深寂群动,树杪独鸣鹳。
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
明年七帙开,头白焉用悲。
佚乐或早死,老穷君勿嗤。
幼小入学堂,忆我十岁时。
堂宇化为灰,无复同学儿。
二十上京华,生齿何熙熙。
千万骨已朽,世换朝市移。
夜枕念此事,百感心自知。
飒飒落叶堕,浩浩寒风吹。